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1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1402篇
林业   2164篇
农学   1623篇
基础科学   1867篇
  2699篇
综合类   9938篇
农作物   948篇
水产渔业   371篇
畜牧兽医   1212篇
园艺   539篇
植物保护   356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733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640篇
  2016年   928篇
  2015年   741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1298篇
  2012年   2018篇
  2011年   1697篇
  2010年   1273篇
  2009年   1306篇
  2008年   1077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962.
长期施肥对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始于1982年的红壤双季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2年采用田间调查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改变了优势杂草种类,增加了杂草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处理的杂草种类数量最多,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处理的最少。施肥处理中,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118 6、0.732 3和0.629 7;其杂草总密度最低,为297.0株?0.25m?2。NPK处理的杂草总生物量最低,为58.0 g?0.25m?2。NP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杂草总密度和杂草总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39.7株?0.25m?2和109.5 g?0.25m?2;其优势杂草日本看麦娘的密度为428.0株?0.25m?2,相对密度为79.3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优势杂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春季杂草总干物质量与土壤碱解氮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3),与土壤p H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7),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8*)。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磷素是导致田间春季杂草群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 H,能有效调控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3.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该文对农业物联网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领域关键应用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以及对策措施。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安全监管与服务质量保障技术。农业物联网对策措施: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规范研究,加强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物联网产品设备检测,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环境。该研究为中国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64.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巢湖派河小流域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T1(常规复合肥)、T2(生物有机肥替代30%氮肥)、T3(控失肥替代30%氮肥)、T4(生物有机肥和控失肥各替代15%氮肥)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氮磷流失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处理T1的田面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0.30,0.45 mg/L,与T1相比,T2、T3、T4的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2.2%,6.5%,5.3%,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26.7%,15.6%,13.3%。T1的径流总氮、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达17.68,1.60 kg/hm~2,处理T2、T3、T4的径流总氮累积流失量较T1分别降低了35.0%,30.8%,25.5%,径流总磷累积流失量较T1分别降低了16.3%,21.9%,22.5%。处理T1的籽粒产量为8.95 t/hm~2,处理T2、T4的产量较T1分别增加了7.8%,6.5%,差异显著,处理T3的产量较T1降低了2.2%,差异不显著。与施用常规复合肥(T1)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30%氮肥(T2)、生物有机肥与控失肥各替代15%氮肥(T4)这2种施肥模式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稻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芜菁种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芜菁种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浸提提取的最佳条件是50 ml 70%乙醇在70℃下提取2 h。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标准品测定芜菁种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为2.01%.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芜菁种子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66.
研究了在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条件下,花期调节剂对以SQ-1杀雄剂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母本异交结实率的作用;同时还比较了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基础上,父母本不同行比下的母本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花期调节剂对提高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有极显著的效果;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条件下,父母本8∶8行比可以有足够的花粉供应,适合大田小麦杂交制种,应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67.
968.
天然栅栏保鲜技术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羊肉为原材料,壳聚糖保鲜剂和各种材料的包装袋为2层栅栏,研究了天然栅栏保鲜技术对冷鲜羊肉经真空包装后在4℃贮藏条件下色泽、菌落总数、pH值和TVB-N值等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2层栅栏保鲜技术比传统贮藏方式更能有效抑制TVB-N值、菌落总数的上升速度,且以质量分数2%为天然壳聚糖保鲜剂涂膜,结合OPP/PETA/PE包装袋真空包装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9.
超声辅助提取丝状真菌被孢霉中油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丝状真菌被孢霉中油脂的研究试验,确定影响提取的4个主要因素(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以及丝状真菌被孢霉中油脂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120W,提取温度为45℃,超声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9,油脂平均得率为43.67%。  相似文献   
970.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主料,在一定条件下与交联剂(TG酶)、增塑剂(甘油)等共同作用,制备出可降解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可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实验室制膜工艺参数为:质量分数为5.0%的大豆分离蛋白,2.0%的甘油,0.15%的TG酶、pH值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