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62篇
  324篇
综合类   66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冰冻雪压对杉木人工林近成熟林分危害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受冰冻雪灾较为严莺的江西省大岗山林区杉木近成熟林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与杉木受损类型及灾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冰冻雪压造成大岗山林区杉木受害株数比例达66.84%,受灾相当严重,杉木林分受害类型可分为弯梢、断梢、斜干、断干、倒地及翻蔸等6种,其中断干和断梢为最主要的2种受害类型.2)杉木林分结构对冰冻雪压危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灾害主要发生于径阶相对较小的林木,林分内径阶越大的林木其受害程度明显越轻;林分密度与受害强度具极显著正相关,密度越高,林分受损株数愈多,且密度主要影响断干、翻蔸这2种不可逆的受损类型,合理的密度调控至关重要.3)杉木林分的立地条件与受害程度紧密相关,高海拔、高坡位、陡坡处的林分更易受到冰冻雪压的危害,较高的立地指数有利于杉木在遭受冰冻雪压灾害时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42.
对遍布湖北省内100多个可能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进行了野外调查,归纳出影响湖北电网安全运营的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湖北电网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In the Philippines, calls for creating ‘global’,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ities are placing urban poor communities in increasingly precarious positions. These communities have long been the target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modernisation’ efforts; more recently the erasure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from Philippine cities is being bolstered at the behes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DRM) agendas. In Metro Cebu, flood management has been at the heart of DRM and broader urban development discussions, and is serving as justification for the demoli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informal settler communities in areas classed as ‘danger zones’. Using Kusno's (2010)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emplary centr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M, worlding aspirations (Roy and Ong, 2011) and market‐oriented urbanisation in Cebu, and considers the socio‐spati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tersecting processes for urban poor communities. Through analysing the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in framings of certain bodies and spaces as being ‘of risk’ or ‘at risk’ over others, I argue that the epistemologies of modernity, disaster risk and resilience endorsed and propagated by the state are facilitating processes of displacement and dispossession that serve elite commercial interests under the auspices of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pro‐po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4.
In many disaster settings, top‐down responses emphasise ‘expert‐led’ solutions that often involve relocating disaster‐affected communities. While the intention might be to move people from harm's way and facilitate recovery, failure to attend to local pre‐disaster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he interplay between power,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within and around affected communities often sees resettlement reconfigure as displacement or disconnection. This oversight may even usher in a new phase of dispossession and disadvantage for marginalised groups (particularly in colonial settings). This paper explores experiences in Australia, Japan and Taiwan to reflect on what issues of local sociality, local culture and local resilience need to be attended to in framing ‘better’ disaster responses.  相似文献   
45.
武夷山脉主峰地区凝冻灾害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 157.5m,是我国大陆东南地区10个省市区的最高峰.在2008年的罕见冰雪灾害中,该区域以凝冻天气为主要表现的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坡向差异显著,并有明显的海拔规律的特点.灾害的形式主要为植被因超负荷重力作用出现机械性损害.对该地区植物群落的演替和野生动物的正常繁衍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6.
毛竹林冰雪危害调查及灾后重建技术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靖安县毛竹林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冰雪危害毛竹林的规律,了解毛竹林分防御雪灾的能力,制定毛竹林损伤类型划分,组装毛竹林灾后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47.
利用淮河上游地区1961-2015年1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冬小麦生长关键期(2、3、4月)1个月尺度及3个月尺度SPI值,结合冬小麦产量数据,确定生长关键期对产量灾损率影响的具体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及旱涝灾害空间分布,建立了SPI值与产量灾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关键期(SPI3)和4月(SPI1_4)SPI值均与产量灾损率相关性程度高,分别通过0.01和0.05显著性水平检验;2个时段降水量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且旱涝灾害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2)当SPI3值和SPI1_4值分别为-2.23和-1.82时,达到决定发生旱灾时产量灾损的阈值;(3)SPI3值和SPI1_4值与产量灾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2,在典型涝灾年,SPI值与产量灾损率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8.
天津新型日光温室风灾风险评估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天津新型日光温室风灾风险,本研究在近10年天津日光温室风灾灾情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构建日光温室风灾风险评估模型,计算温室不同等级风灾风险指数,并从站点、空间、时间3个尺度分析了温室风灾风险指数的变化。风险指数站点结果和空间分布结果均表明,宁河、汉沽、塘沽、武清、西青等地是遭受轻、中度风灾风险较高地区。天津新型日光温室遭受轻度风灾的风险最高(风险指数介于0.62~3.15),明显高于中度(风险指数介于0.0~0.61)及重度风灾,而其遭受重度风灾的风险几乎为0,这与天津较少发生8级以上(最大17.2 m/s以上)大风有关。近10年日光温室中、重度风灾风险指数极小且变化基本持平,而轻度风灾风险指数从2005年的2.70逐渐降低至2007年的2.0,2007—2014年始终保持在2.0附近波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能力,为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评估原理,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利用气候资料、历史灾情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的空间评价,实现了对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长清区低温冷冻灾害总体表现为空间化强,没有规则的分布规律,综合风险性总体水平较高。文昌街道办事处、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双泉乡的部分地区综合风险性最高,属于低温冷冻灾害的重点防御区域;轻、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平安街道办事处、万德镇、马山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辖区。该评估结果将对本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规划及灾害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石漠化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植被恢复是提升脆弱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固持的有效方式,但该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土壤碳氮动态监测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选取人工林、牧草地、人工林+牧草地、撂荒地自然恢复4种最主要的植被恢复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耕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退耕前(2004年)、退耕10年(2014年)和13年后(2017年)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其中2004—2014年研究区未发生极端内涝灾害, 2014—2017年连续发生2次极端内涝灾害事件。研究结果表明,退耕10年后, 4种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均显著增加,但退耕13年后,除撂荒地SOC持续增加外,其他3种恢复方式下SOC表现出下降趋势。植被恢复后土壤全氮(TN)储量提升相对缓慢,退耕10年仅牧草地显著增加,退耕13年后人工林+牧草和撂荒地TN增加,且撂荒地在退耕后呈持续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与SOC、T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2014年相比, 2017年不同植物恢复方式下土壤交换性Ca~(2+)均显著下降,这可能与研究区2015年和2016年连续内涝灾害有关。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恢复方式均能显著提升喀斯特地区土壤碳氮固持,并以自然恢复最佳,其生态系统能有效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