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7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赤霞珠’和‘梅露辄’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赤霞珠’和‘梅露辄’葡萄品种的4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梅露辄’各营养系浆果单粒重无显著差异;‘赤霞珠’4个营养系中,‘赤霞珠170’和‘赤霞珠338’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赤霞珠338’和‘赤霞珠685’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是‘梅露辄181’,最高的是‘梅露辄346’。各营养系果粒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赤霞珠338’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种子中各含量均最高的是‘赤霞珠169’;‘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梅鹿辄348’果皮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而种子中含量最高的是‘梅露辄181’。‘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酚类物质含量以果皮中较高,果肉中最低。‘赤霞珠338’果皮和‘赤霞珠169’种子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梅鹿辄348’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梅鹿辄181’种子中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2.
吐鲁番地区无核葡萄主要品质性状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无核葡萄综合品质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吐鲁番地区15个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测定葡萄外观、内在主要品质性状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确定外观、内在品质代表性评价指标;根据外观、内在品质主因子得分,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相应权重,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根据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5个无核葡萄主要品质性状变异不同,指标间普遍存在相关性;可将外观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果粒整齐度、果粒质量、残核率、皮果比4项;内在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总酸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干鲜比3项;综合评价以‘无核白鸡心’‘无核白’‘爱神玫瑰’‘粒粒特’4个品种品质最优。根据葡萄外观、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及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无核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全面、科学合理,可为无核葡萄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3.
不同灌水量对大棚葡萄生长、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设施滴灌条件下葡萄生长的最佳灌水量,以"碧香无核"葡萄为材料,采用U11(64)均匀设计原理,分析了不同灌水量对葡萄生长特性、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灌水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Ⅴ处理的植株生长情况较好;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量和可溶性蛋白量均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Ⅴ处理和Ⅶ处理;Ⅰ处理Vc量最高,Ⅳ处理次之;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Ⅳ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Ⅰ处理次之。综合考虑产量等各方面因素,Ⅳ处理为高产高效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筛选适宜吐鲁番地区栽培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丰富当地葡萄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方法】2010-2014年对月光无核、丽红宝、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早康宝、爱神玫瑰、寒香蜜、粒粒特8个无核葡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各葡萄品种的栽培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葡萄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8个葡萄品种的综合品质;同时对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抗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8个葡萄品种在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葡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栽培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寒香蜜、丽红宝生长势较强,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爱神玫瑰生长势较弱;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葡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以粒粒特、瑞锋无核、瑞都无核怡、丽红宝较好,早康宝、寒香蜜、爱神玫瑰较差;丰产性以丽红宝、爱神玫瑰、早康宝、瑞都无核怡较好,月光无核、瑞锋无核较差;抗病性以丽红宝、瑞锋无核、寒香蜜较好,早康宝最差。【结论】从综合表现来看,丽红宝和瑞都无核怡适宜吐鲁番地区露地栽培发展,粒粒特、寒香蜜、爱神玫瑰可考虑适当发展,早康宝、瑞锋无核、月光无核不适宜在该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5.
以0℃冷库中贮藏85 d后的白罗莎里奥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常温(25℃)货架试验,研究不同褐变程度(1、2、3级)葡萄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葡萄果皮由原来的鲜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原红褐色则逐渐加深;果实表皮褐变度和色差a*值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褐变程度变化差异较大;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各级果实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级果实丙二醛含量随货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2级和3级果实随货架时间延长而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表皮褐变度与各生理和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方程关系,且大部分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36.
为探明山东烟台地区蛇龙珠葡萄种植区土壤质地及营养水平特征,[方法]调查了烟台4个地区的23个蛇龙珠葡萄园土壤,分析了土壤质地及矿质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种植区土壤石砾(≧2mm)含量≧10%,为砾质土;土壤颗粒≦2mm的土壤以砂质壤土为主,占74.8%;土壤机械组成中,粗砂粒(2~0.2mm)和细砂粒(0.2~0.02mm)之和,占8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0.82%,中等和低水平,占34.8%和39.2%;pH值6.03,微酸;碱解氮31.11mg/kg,极低水平88.4%;有效磷16.44mg/kg,极低水平53.62%;速效钾105.76mg/kg,低水平46.4%;有效铜0.46mg/kg,中等水平59.4%;有效锌0.54mg/kg,低水平52.2%;有效铁19.05mg/kg,高和适宜水平,占44.9%和49.3%,养分变异系数:有效铜>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交换性镁>有效锌>交换性钙>有效铁,其中有效铜113.14%,为强变异,其它为中等变异。蓬莱地区土壤呈酸化趋势,pH值5.56,变幅在4.43~6.68,交换性钙、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2—2014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节水灌溉试验中心开展为期3年的设施栽培葡萄水分胁迫试验,在葡萄萌芽、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和着色成熟5个生育期各设轻度(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田间持水率,θ_f)和中度(下限为θ_f65%)2个水分胁迫水平,以下限θ_f75%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日耗水强度、耗水量、耗水模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试验年度果实膨大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14mm/d、耗水量为220.55mm、耗水模系数为45.84%,均高于其余生育期的耗水指标;2)除开花期外,其余生育期施加中度水分胁迫均显著降低胁迫期葡萄耗水强度;且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胁迫也会显著降低葡萄耗水强度;3)萌芽期中度胁迫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利,其3个试验年度比CK平均增产16.2%、WUE提高20.5%。水分胁迫对设施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萌芽期亏水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果实膨大期是葡萄需水临界期,该生育期应充分供水。  相似文献   
138.
Azinphos-methyl was applied to Shiraz winegrapes by commercial high-volume and hand-held sprayers during seasons 1993/94 and 1994/95. Residue levels in grapes resulting from treatments applied by commercial sprayer were below the maximum residue level (MRL) of 2 mg kg-1 for grapes in Australia, whereas residues resulting from treatments applied by hand-held sprayer still exceeded the MRL five weeks after final application.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for most treatments between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f azinphos-methyl and residue level in grapes, and in wine made from treated grapes. Applied at the recommended rate (1·2 g litre-1 wettable powder (WP) and 2·4 ml litre-1 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 by commercial high-volume sprayer, azinphos-methyl residue levels in wine were well below the MRL, and below the MRLs of most importing countries, except Denmark and Sweden. When applied by hand-held sprayer, residue levels in wine were 5·9–29·6 fold higher than those previously obtained by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 Since wines are often blends from different grape blocks and grape-growing districts, in practice, this is unlikely to be of concern. Wine made from grapes treated by commercial sprayer showed no detectable residues of azinphos-methyl after one year of storage. In both years, residue levels in grapes of both formulations of azinphos-methyl fluctuated during the five-week post-treatment period, although there was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Previously unrecorded systemicity in azinphos-methyl was demonstrated in laboratory studies with barley seedlings, and this may explain these fluctuating data in grapes. The reduction of azinphos-methyl residues in grapes over time appears to be a complex phenomenon involving transloc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 combin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ize and weight of berries, producing fluctuating residue levels.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39.
为解决鲜食葡萄采摘、收集和运输过程中的损伤问题,设计了鲜食葡萄袋中袋包装装置,采摘作业时与机械臂协同工作,通过袋中袋包装避免损伤,包装完成后葡萄可直接落入收集筐,提高鲜食葡萄机械采收效率。首先,基于葡萄表面硬度、质量损失率、表面破裂指数和穿刺破裂力等损伤指标,确定袋中袋包装装置最佳充气气压为4kPa,通过撑袋过程袋中袋受力分析与袋口形状分析,确定吸盘直径、撑袋距离和同侧吸盘距离为30、125、95mm;然后,建立葡萄果实图像大小与充气时间关系模型,自动调节充气时间,保证不同大小的葡萄在充气包装完毕后都能达到最优的保护效果。最后,以巨峰葡萄为试验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无损收集成功率为95%,平均包装时长为28.4s,最大气压偏差为0.2kPa,平均气压偏差率为1.1%,平均损伤破裂率为1.5%,平均脱粒率为0.2%,包装效率为126串/h。袋中袋包装装置作业性能稳定,鲜食葡萄无损包装成功率高,避免了损伤,确保了新鲜度,提高了采摘收集效率。  相似文献   
140.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最佳的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水分调控阈值,将延后栽培葡萄划分为萌芽、抽蔓、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5个生育阶段,各生育期设3个供水水平(即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65%~90%、55%~80%),开展了上述3种供水水平下葡萄果实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延后栽培葡萄有2个明显的高、低峰膨大周期,第1个高峰期出现在膨大期前16 d,平均横向和纵向膨大速率分别达到0.747和0.959 mm/d;葡萄横径2次膨大高峰出现在膨大期第44~52 d,纵径比横径推迟1 w,平均膨大速率只有0.134 mm/d,比横向小0.063 mm/d。抽蔓期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和开花期中度胁迫处理的膨大速率在果实膨大初期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中后期则出现了复水补偿结束后的再减小过程。萌芽期中度胁迫处理对提高葡萄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利,其值分别达到36333、7.69、10.27 kg/m3,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处理次之。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下,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总糖等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P0.05)。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最佳延后栽培葡萄水分调控处理为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即着色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90%、其余生育期土壤相对含水率为75%~100%。该研究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水分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