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文蛤二倍体和三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文蛤二倍体的核型为2N=38,24M 14SM,NF=76;三倍体的核型为3N=57,36M 21SM,NF=114。二者染色体类型基本相同,均未发现有异型和具随体的染色体。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文蛤与帘蛤目(Veneroida)及帘蛤科(Veneridae)的其他种类之间的核型异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亲源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2.
为探明三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的组织细胞学差异,运用血液涂片及组织切片方法,对三倍体、二倍体泥鳅的红细胞及其细胞核的长轴和短轴,血液中血细胞的组成及仔鱼眼部构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泥鳅红细胞及其核的长轴均比二倍体的要大,其中前者红细胞核的长轴约为后者的1.12倍,红细胞体积、核体积分别约为后者的1.62和1.44倍。三倍体泥鳅红细胞的相对数量明显少于二倍体泥鳅,而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则多于后者。此外,三倍体泥鳅眼部色素层细胞数量少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3.
方正银鲫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及PCR扩增产物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片段克隆法构建了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k)]部分基因组文库,并采用非影印的方法将转化子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用人工合成、并经放射性同位素[γ-^32P]ATP标记的(CA)15探针对构建的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获得137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得到微卫星序列130个,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混合型分别占64.3%、16.9%和18.8%。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mmer5.0进行引物设计,得到引物103对。合成30对引物,随机选取其中5对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这5对引物均可以稳定扩增,并且观测杂合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4.
由于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进化时间久远,难以知晓确切的二倍体亲本,现在推测的自然界现存二倍体种又经历过独立的演化,因此,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从天然的异源多倍体物种中剥离出特定染色体组并重建异源多倍体的基本种,将为研究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祖先基因组的遗传与互作提供独特的材料。现已通过不同的杂交策略,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和异源四倍体种甘蓝型油菜中成功重建它们的一个基本种。例如以人工合成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如埃塞俄比亚芥与白菜杂交的AA.BBCC)为桥梁,其中的C染色体组被选择性的丢失后产生的芥菜型油菜(AA.BB)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形成的杂种(BBAC)自交后便可重建黑芥(BB)祖先种;将四倍体与二倍体种之一杂交后形成的同源异源六倍体(如AAAACC)连续自交,使处于同源四倍体状态的染色体组(A)快速丢失而重建另一个二倍体基本种(CC)。  相似文献   
205.
Growth, skeletal structure and muscle composition of cold‐shock‐induced triploid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values of total length and total weight of triploi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iploids from 5 to 11 months posthatch (mph). The growth difference disappeared after 11 mph. The skeletal structure of flounder at 11 mph was observed by X‐ray imaging method.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vertebral deformity including vertebrae fusion, one‐sided compression, two‐sided compression and vertically shifted. The trunk region (V8–18) and tailing end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were the predominant locations of deformity. In general, the frequencies of vertebral deformities in triploids (60.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diploids (33.3%, < 0.05). Both the number of fish with deformed vertebrae and the average frequencies of deformed vertebrae in triploi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iploids (< 0.05). The muscle tissues of diploid and triploid flounder at 11 mph contain the same types of fatty acid and free amino acid profiles. The number of fatty acids with significant higher contents in diploids and triploids was one and ten, respectively (< 0.05). The 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s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riploid and diploid fish.  相似文献   
206.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成熟卵受精后20min,在26℃下处理20min,获三倍体细鳞鲑幼鱼。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饲养在210cm×50cm×45cm(水深60cm)的玻璃钢水槽内,每槽30尾,每种倍性鱼类设3个平行,水温8~10℃下常规养殖90d后,测定试验鱼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日增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P<0.05),但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肥满度、饲料系数和存活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二、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指数增长相关,均为异速生长。两者的特定生长率随体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细鳞鲑幼鱼的生长特性优于二倍体,可示范养殖、推广。  相似文献   
207.
为明确木薯同源四倍体抗螨的生理机制,以华南205(South China 205,SC205)木薯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取食胁迫前(取食0 d)及取食胁迫后1、4和8 d观察两个倍性植株叶片的受害情况并测量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取食胁迫后SC205四倍体叶片受害情况较SC205二倍体的轻;取食胁迫后1、4和8 d木薯SC205四倍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比SC205二倍体的小;取食胁迫后1、4和8 d两个倍性木薯叶片中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SC205四倍体叶片中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比SC205二倍体的小,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幅度比SC205二倍体的大;取食胁迫后1、4和8 d两个倍性木薯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单宁、总酚、总黄酮含量较取食胁迫前均显著上升,且SC205四倍体的上升幅度比SC205二倍体的大。表明木薯同源四倍体植株的抗螨性与叶绿素、游离脯氨酸、MDA、保护酶活性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有关,它们均参与了木薯对朱砂叶螨取食胁迫的诱导型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8.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209.
为了探究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以白榆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比较二者成熟叶片的生理特征并采摘幼嫩叶片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共得到2 4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1 076个,下调基因为1 331个。在COG蛋白质的同源注释分析得到9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21个方面。共有1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注释,主要与细胞组分、代谢功能、催化活性等相关。通过KEGG通路注释发现,共有93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到5大类KEGG通路中,其中以代谢机制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最多。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四倍体的叶片颜色变得更加浓绿,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与减少与四倍体植物在植物代谢与生长上有一定关系,经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糖酵解途径的基因表达为下调,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与光呼吸等与叶绿体有关的基因为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