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3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1960篇
林业   2292篇
农学   1429篇
基础科学   974篇
  4364篇
综合类   6717篇
农作物   846篇
水产渔业   574篇
畜牧兽医   1689篇
园艺   469篇
植物保护   117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1049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333篇
  2011年   1355篇
  2010年   1079篇
  2009年   1126篇
  2008年   960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沙漠化过程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与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4种不同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主要结论是 :(1)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沙漠化发展阶段下降速率不同 ,从固定到半固定沙地是种子库密度衰减最快的时期 ;(2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从固定到半流动沙地变化很小 ,半流动到流动沙地衰减速度明显加快 ,是种子库植物种数衰减最快的时期 ;(3)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 1、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所占比例 79%~ 88%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很小 ;(4 )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非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其中半流动沙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 ;(5 )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 0 .82 9~ 1.0 0 0 ,表现出较小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Accomodation of important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ecological models is essential to realistically predicting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velop a robust methodology for modeling natural processes on a landscape while accounting for the variability in a process by utilizing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random effects.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framework has allowed the simultaneous integration of these effects. This framework naturally assumes variables to be random and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of the model provides probabilist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cess. Two species in the genus Desmodium were used a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model in Southeast Missouri, USA. In addition, two valida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ion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3.
Associations among Hop latent virus (HpLV), Hop mosaic virus (HpMV), and Apple mosaic virus (ApMV) were assessed in five hop cultivars at four commercial hop-growing regions in Victoria and Tasmania, Australia.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ach virus was confirmed by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AS-ELISA). Spatial patterns of virus-infected plant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by Distance IndicEs ( sadie ) system of pattern analysis. The association among viruses (occurrence and covari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Jaccard similarity index,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adie .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s infected by HpLV and HpMV ranged from random to highly aggregated depending upon the cultivar infected and the mean disease incide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s infected by ApMV was aggregated in six of the seven plots where ApMV was present. A strong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pLV and HpMV was found in all cultivars at all locations. This association may be the result of the viruses sharing a common aphid vector species, the presence of one virus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the aphid vector to acquire the other virus either through transencapsidation or influences on virus titre, or mixed infections within source plant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positive or negative, were found less frequently between HpLV and ApMV, and HpMV and ApMV.  相似文献   
44.
纤维粗度对浆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研究针、阔叶木浆打浆后的纤维形态,观察打浆后的纤维粗度及测定手抄片的性能。结果表明,打浆能改变纤维的粗度,从而影响手抄片的物理性能和不透明度。  相似文献   
45.
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单诺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四环素等8种药物对羊肺炎支原体两个标准株Y-98和Y-goat的体外抑菌浓度以及红霉素与氧氟沙星、泰乐菌素对Y-goat和四环素与氧氟沙星、泰乐菌素对Y-98的联合药敏作用.结果表明,这8种抗菌药物对Y-goat和Y-98的MIC(μg/mL)分别为:环丙沙星0.223、0.002 23,氧氟沙星0.281、0.014 0,单诺沙星0.136、0.014 0,红霉素0.021 8、无效,罗红霉素0.032 7、无效,泰乐菌素0.042 2、0.039 0,泰妙菌素0.021 7、0.052 0,四环素0.195、0.052 0.红霉素与氧氟沙星的联合药敏指数为1,是相加作用;红霉素与泰乐菌素对Y-goat的联合药敏指数为1.5,是无关作用;四环素与氧氟沙星、泰乐菌素对Y-98的联合药敏试验指数均为0.375,是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6.
干旱指数及其在青海东部旱区特征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土壤水分平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和评估旱害的5项指标:贫水指数、凋萎指数、降水指数、综合指数和干旱指数,并依据干旱指数对乐都浅山地区1961~1999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年型分类。结果为:39a间共发生特大旱1a,大旱年3a,中旱年19a,轻旱年11a,平水年5a;发生机率分别为2.6%、7.69%、48.72%、26.21%、12.82%。同时认为青海东部地区旱区作物需水和耗水参数矛盾突出,干旱几乎年年发生,具有明显的难以预测性、多变性和不可控性。  相似文献   
47.
基于GIS的祁连山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环境下 ,将祁连山区DEM图和坡向图分别同植被图叠加 ,分析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在空间的分布特征 ;用定量分析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程序Fragstats计算景观和各景观组分的相关指数 ,分析其连通性、完整性、破碎化程度及聚集程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景观组分分布受海拔高度和坡向的影响非常明显。各景观组分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破碎化程度也很不均衡。草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连通性和完整性最好的景观组分 ;青海云杉林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 ,形状最为不规则 ,平均斑块面积小且距离近 ,易受干扰而发生重大变化 ;宜林地和祁连圆柏林相对于农田、疏林地有较强的扩张特征 ;而杨类阔叶林各斑块间相隔距离大 ,斑块之间的邻接性差 ,破碎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8.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灌区退耕封育的规模为 9× 10 3 hm2 ,其中 ,库灌区退耕 1.4 2× 10 3 hm2 ,河灌区退耕 3.5 7× 10 3 hm2 ,泵灌区退耕 4 .0 1× 10 3 hm2 。退耕封育后 ,农田灌溉用水改为生态灌溉用水 ,用水量减少。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被天然野生植被所替代 ,同时可提高对保留耕地的利用率 ,扩大耕地的播种面积 ,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度。退耕封育后 ,可节约水量 0 .97× 10 8m3 ,除满足封育生态用水外 ,还可增加塔里木河下泄水量 0 .31× 10 8m3 。  相似文献   
49.
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甘肃省生态系统分为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大类 ,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为环境压力构成 ;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四个次一级系统组成 ,每个次一级生态系统由各自所属指标体系来系统评定。利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 2 6项指标作为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定量各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评价表明 ,甘南州、陇南地区、张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甘肃中部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次之 ,河西走廊的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环境质量最差。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 ,能够用于不同地区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环境质量对比与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