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18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6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综述了天然提纯,化学合成及重组等不同种类抑制素抗原免疫对牛、羊繁殖力的影响.近年来抑制素疫苗作为多胎疫苗的角色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其免疫原性同抗原本身一些因素如纯度、免疫原性、异原性、免疫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2.
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是从以动物脂肪细胞膜分离得到的膜蛋白作为抗原,通过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来破坏脂肪细胞,使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限制其贮存脂肪的能力,从而达到调控动物生长和降低动物脂肪的目的。本文将对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制备、作用机制及在动物上的使用效果进行阐述,并对此技术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对新生仔猪哺乳前初次进行猪瘟疫苗免疫,至7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持续至70日龄和150日龄时两次应用Dot-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92.3%和91.25%,说明此免疫方法是一较好的预防猪瘟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4.
野生狐和貉狂犬病流行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是当地牛、羊和骆驼等家畜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尚无野生动物口服疫苗的前提下,对家畜进行狂犬病灭活疫苗接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利用国产犬用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对牛进行了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评价。以不同剂量疫苗肌内注射免疫成年牛350头,通过比较免疫后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和持续期,确定犬用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在牛的最佳免疫剂量为1次性注射2剂量疫苗,免疫持续期为1年。结果表明,犬用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免疫牛时,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适用于牛等大型动物的狂犬病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25.
Adverse events can occur after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nd linkage to causality is often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e report a case of recurrent temporary paralysis that began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rabies PEP in a man exposed to a bat. The recurrent temporary paralysis first occurred in the patient after his initial dose and then again after day 3 of his rabies PEP. The PEP was terminated prior to a serologic response. 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experience numerous discrete episodes of temporary paralysis for over two years.  相似文献   
26.
口服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疫苗的动物免疫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将热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生物被膜(biofilm,BF)菌苗和浮游(freecell,FC)菌苗口服免疫小鼠和剑尾鱼,通过测定抗体效价、相对保护率、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和肠道sIgA浓度,评价免疫效果。免疫20d后,BF菌苗组50尾剑尾鱼的相对保护率为68%;FC菌苗组为42%。BF菌苗组12只小鼠的相对保护率为70%;FC菌苗组为50%;对照组为17%。BF菌苗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是7.28、FC菌苗组为3.87、对照组为2.36。BF菌苗组小鼠肠道sIgA浓度是1.22μg/mL;FC菌苗组为0.73μg/mL;对照组为0.465μg/mL。免疫30d后,小鼠的血清凝集抗体达到最高,BF组抗体达128:1,FC组为32:1,对照组为2:1。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BF菌苗较FC菌苗能更有效地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肠道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对剑尾鱼和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27.
为评估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为材料,经甲醛37℃灭活,按照6∶1(V/V)与铝胶盐充分混匀,分别经腹股沟皮下、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泌乳期奶山羊,免疫剂量均为2 mL,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分别在免疫前及第1次免疫后10、24、60、180 d 采集血样和乳样,ELISA 测定抗体效价,用快速诊断液检测隐性乳房炎,统计患病奶山羊的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次免疫后血液及乳汁中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抗体维持时间长;颈部皮下免疫组免疫后180 d,腹股沟皮下免疫组免疫后的60 d,隐性乳房炎奶山羊数量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奶山羊乳房炎疫苗不仅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对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断奶仔猪猪瘟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断奶仔猪投服复合免疫增强剂 ,研究其对猪瘟的免疫状况、血象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猪瘟抗体效价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小板 (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蛋白 (TP)、尿素氮 (BUN)等呈上升趋势 ,白细胞总数 (WBC)、红细胞总数 (RBC)、血红蛋白 (HGB)、天东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糖 (GLU)等呈上升趋势 ,但血象、生化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表明 ,此复合免疫增强剂能显著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应用YCA18株第8代细胞培养物(YCA18-8)经口鼻和静脉接种犬腺(CAV)SN本<1:2的易感犬作安全试验,结果未见任何CAV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学改变;用不同剂量的YCA18-8分组免疫CAV易感犬,经SN抗体测定与用CAV强毒攻击试验,结果SN抗体达1:16以上的犬95%以上可获得免疫保护,最低免疫量为10^4TCID50;应用YCA18-8分别免疫母源抗体达1:4和1:8的两组试验犬,第一次免疫14d后SN抗体均未有升高,追加2-3次免疫后SN抗体才逐渐上升至1:16以上的免疫保护水平;用CAV易感犬和MDCK分别将YCA18连续传8代和20代,结果对犬仍然安全,对犬的免疫原性未见下降,最低免疫量仍为10^4TCID50;与CDV和CPV弱毒作免疫互扰试验,结果与各弱毒的单独免疫结果未见差异;将YCA18-8冰冻保存于一30℃,6个月内TCID50仍不低于10^-4/0.1ml,经加明胶-蔗糖低温真空冻干后,4℃和-30℃保存1年,TCID50均仍维持在10^-4/0.1ml以上,经YCA18-20 3次免疫的试验犬,1年后SN抗体仍在最低抗体保护值1:16以上。  相似文献   
30.
为了评价迟缓爱德华菌 (Edwardasiella tarda)的免疫保护效果 ,用致病性 E.tarda JEL4的全菌灭活物 (FKC)和胞外产物 (ECP)分别 2次免疫小鼠 15 0只和 1次免疫剑尾鱼 30 0尾 ,7周后用同源菌株和异源菌株进行攻击。结果显示 ,除 ECP组对某一异源菌株为 4/ 5保护外 ,免疫小鼠 FKC组和 ECP组全部获得保护 (5 / 5 )。在免疫的剑尾鱼中 ,FKC和 ECP组对同源菌株保护率分别为 6 0 %和 10 0 % ;对异源菌株的攻击 ,均不能全部保护 ,但 ECP组可明显延缓剑尾鱼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