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6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本试验将30只MG阴性的20周龄的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于21和25周龄、Ⅱ组仍于25周龄时分别颈部皮下接种MG油乳剂灭活苗0.5ml/只,Ⅲ组于攻毒后1周接种1ml/只,另设一组对照,不接种疫苗。各组均在29周龄时用通过SPF鸡两次复壮的MG-BG44T株经左胸气囊和鼻腔攻毒。收集攻毒后1-7周内所产的蛋,用PCR方法检测鸡蛋卵黄膜中的MG。结果在攻毒后7周内各免疫组(Ⅰ、Ⅱ、Ⅲ)的垂直传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26.37%、12.8%、13.64%。攻毒后各免疫组和对照组经4次采样均可从喉头拭子中分离到MG但免疫组的分离率较低。攻毒后第7周从对照组鸡的气管、肺、气囊中均可分离到MG,而试验Ⅰ组仅在气管和肺中分离到了MG。试验Ⅰ组和对照组鸡的输卵管、心、肝、脾和肾中均未分离到MG。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在分离出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并鉴定其血清型之后,筛选出2株致病力强、免疫原性好、具有优势血清型(O142、O148、O158)的大肠杆菌菌株作为制苗菌株,以油为佐剂,研制出的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多价油佐剂灭活苗对家兔使用安全,免疫效果好。4 ℃冰箱至少保存12个月。  相似文献   
43.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 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 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4.
禽霍乱蜂胶灭活菌苗在-15℃保存24个月,4~8℃保存18个月,10~15℃保存12个月,20~30℃保存6个月,其免疫效果均基本不变。在-80℃以下结冰再融化后,其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10~-15℃时不结冰,菌苗的理化性状与超微结构不发生改变。在4℃及20℃室温条件下保存12个月,菌苗的理化性状与超微结构亦无明显变化。证明该菌苗具有独特稳定的内部结构,范围广泛的保存温度,易于长期保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5.
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本组王永坤等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鹅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27.7%和18.2%。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传播,本课题组在研究该病的病原特性和防制方法的基础上,尽快研制了油乳灭活疫苗。从该疫苗的免疫结果观察,疫苗在免疫后第七天即可产生抗体(平均为2^3.9),15天达到2^6.7,30天可达到2^8.8;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5天,用强毒攻击,免疫组全部保护,而对照组5只鹅全部发病,3只死亡。从区域性中试调查结果来看,该苗安全、有效,能较好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6.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某肉鸭场的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BJ-D-1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及鸡坯培养等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增菌培养,然后与大肠杆菌O1、O2、O78株及河北地方大肠杆菌流行株等的浓缩菌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5mL/只。在河北某发病肉鸭场及周围肉鸭场进行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7.
狐狸脑炎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到的狐狸脑炎病毒FEV-H作种毒,经MDCK细胞培养,经最终含量为0.2%的甲醛灭活,制备狐狸脑炎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皮下接种疫苗10ml,试验狐,貉,犬均无临床特异反应,局部吸收良好。最小免疫剂量为16倍稀释的疫苗原液1ml,使用剂量定为4倍稀释的疫苗原液1ml,试验狐狸免疫后30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值1:145,能耐受张毒攻击。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降至1:32,但此时仍能耐  相似文献   
48.
Barramundi, Lates calcarifer (Bloch), were immunized with an experimental Vibrio harveyi bacterin via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mmersion and anal intubation. Both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responses to bacterin after delivery by various methods. Elevated antibody activities in sera were found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with barramundi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display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antibody activity than the other groups. In addition, there was evidence of memory induction with a heightened antibody response in th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group only. Bacteriostatic assays indicated activity against V. harveyi in the sera of all bacterin-treated groups; again this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groups. There was no enhancement noted in head kidney macrophage phagocytic activity or in serum lysozyme levels.  相似文献   
49.
为了摸清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质量情况,对2011年春季山东省3个中标厂家生产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进行了质量检验和疫苗的抗体消长规律的跟踪。试验结果显示:除L厂家的2011010批次、G厂家的2011012批次有菌外,3个厂家的其余33批次灭活疫苗的物理性状、灭活检验和无菌检验均全部合格。免疫SPF鸡3周后,除Q厂家2011005批次疫苗外,其余34批疫苗HI抗体效价均≥6.0log2,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抗体消长规律实验表明,3个厂家的疫苗免疫SPF鸡4周即可达到高峰值,Re-4 HI抗体水平≥9.5log2,Re-5 HI抗体水平≥8.0log2,至25周时,仍维持在高抗体水平:Re-4 HI抗体水平≥9.0log2,Re-5 HI抗体水平≥7.8log2。从总的趋势看,L厂家的疫苗免疫抗体效价好于Q厂家和G厂家。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胆酸钠促进山羊鼻腔相关扁桃体黏膜上皮吸收禽流感灭活病毒的形态学机制,经鼻腔接种胆酸钠和禽流感灭活病毒后,用组织学光镜和电镜制片技术研究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上皮结构的变化以及灭活病毒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应用灭活病毒后扁桃体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而应用胆酸钠或胆酸钠配合灭活病毒后扁桃体中可观察到较多脱离黏膜上皮的细胞,脱落的细胞大部分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上皮细胞间间隙增大,紧密连接被打开。应用胆酸钠配合灭活病毒后可观察到部分细胞内含有病毒的囊泡。鼻腔接种后第3天,应用胆酸钠的扁桃体黏膜上皮结构基本恢复,几乎没有观察到脱离上皮的细胞。结论:胆酸钠通过打开山羊鼻腔相关扁桃体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来促进灭活病毒的吸收;虽然胆酸钠可引起部分上皮脱落,但这种副作用是短暂的并是可修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