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26篇
  49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优化猕猴桃超高压灭菌条件下原浆制作工艺,对3种不同原浆制作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筛选出两种产品色泽和稳定性较好的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所制作样品进行4℃储藏40 d的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在最大程度保留猕猴桃原浆绿色,提高其稳定性的条件下,3种工艺的优选次序为:对辊式挤压制浆>胶体磨制浆>高压微射流制浆;与胶体磨工艺相比,对辊式挤压工艺制作的产品在4℃条件下储藏30 d内无明显的自然分层,产品VC损失较少;优化后的制浆工艺为:采用对辊式挤压工艺,挤压次数为1次。按照该工艺制作的猕猴桃原浆色泽相对均一,以青绿色为主,VC含量为40~50 mg/100 g。  相似文献   
102.
果胶酶处理对软枣猕猴桃出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果胶酶处理软枣猕猴桃果肉出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通过对滤液的出汁率、浊度、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的测定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含量为12mg/100g、酶解处理时间为4h、酶解温度45℃条件下,果肉原浆的出汁率最高,而且所得汁液澄清透明。酶解处理使VC含量平均下降了8.2%左右。  相似文献   
103.
钙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收后的猕猴桃果实采用不同的钙处理,然后测定其软化衰老过程中糖类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其果糖含量由采后第20天的15.5μg.mg-1增加到第80天的26.5μg.mg-1;而经过浸钙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其果糖含量比对照的低,这说明浸钙处理能够抑制其果实的软化衰老,从而能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4.
猕猴桃花果病害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猕猴桃花果病害的分布、危害、病症、病原、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为了针对性地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台州主要猕猴桃种植果园分离到1株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ae,Psa)。用生物型(biovar)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试验分离到的Psa菌株是biovar 3型。通过抑菌圈大小比较,对23种农用杀菌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农用杀菌剂对Psa菌株的抑菌效果相差很大,且以四环素、乙蒜素和丁子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15 mm)。此外,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时间-杀菌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Psa菌株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的MIC值为50 μg·mL-1,且杀菌效果随纳米氧化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6.
四川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新形势下面临产业盲目扩张、产品结构性过剩、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和挑战。应用综合优势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猕猴桃主产省的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川省猕猴桃EAISAIAAI平均指数分别为0.88、3.32、1.67,并呈上升趋势;结合AHP-SWOT模型解析四川猕猴桃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各要素对战略选择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红肉品种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国内外消费空间、“中新联合实验室”建设(有利于猕猴桃国际化)、种质资源丰富、消费多元化与网络化、猕猴桃产能结构性过剩、溃疡病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盲目扩张、加工与品牌营销较弱;构建产业发展战略四边形,战略类型方位变量tanθ=0.3281,应采取“开拓战略区实力型方位域”的发展战略。建议明确产业适宜范围,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溃疡病。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秦巴山区猕猴桃栽培中易发生病害、产量和果实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秦巴山区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并以眉县为试验区,进行大面积推广试验。2006~2010年,试验区累计推广面积8 760hm2,新增总产量5.35万t,新增总产值3.91亿元,新增总收入3.3亿元,以显著的实际成效验证了秦巴山区猕猴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区,生态条件优越,被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介绍汉中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以推动汉中市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前关于植物器官着色的生化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等已有深入了解,而关于色素积累的细胞学过程研究还十分缺乏。本研究以目前红肉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为试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红肉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横剖面着色组织的解剖特征,并描述了花青素体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红阳’果实中色素体的形成及着色细胞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首次在猕猴桃果实中观察到2种花青素体形态,一种是规则的圆形色素体,另一种是小颗粒色素体;本研究还观察到花青素色素体载体的形态特征及其解体与液泡化过程。‘红阳’猕猴桃开花后30 d时,果实内果皮的圆形色素体出现在维管束及其周围的小细胞里,开花后68 d,小颗粒色素体开始在大的薄壁细胞里出现;在花后117 d,维管束及其周围小细胞仍在形成大量色素体颗粒。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在这个时期的内果皮薄壁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色素体载体(AVI carriers),这些载体内存在多种不同形态的色素体,可能反映了薄壁细胞的着色过程。有的色素体仍呈现圆形,有的呈现新月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总体上载体内的这些色素体变得越来越小且越来越不规则,最终导致色素体载体不同程度的液泡化。这些结果暗示了红肉猕猴桃果实色素体的形成部位、细胞学形态特征以及色素体的解体与花青素释放过程,表现了"移位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sa) is a causal agent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worldwide, which has affected kiwifruit vines in China since 1996 and has subsequently spread to the main cultivation areas. Based on occurrence of Psa and pseudo-absences randomly generated in China, the consensus-based model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spread of Psa epidemics within China.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at related to Psa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Psa development were evaluated. Three modelling algorithms, namely generalized boosting models (GBM), random forests (RF) and classification tree analysis (CTA) within the BIOMOD2 framework, were employed to construct the model. The ensemble models weighted by the true skill statistic (TSS) value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current habitat suitability of Psa, and were projected using the four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to assess range shifts under two types of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 4.5 and RCP 8.5) by 205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ecipitation in March and mean temperature of warmest quart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s for distribution of Psa.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the ensemble model showed acceptable predictive powers (TSS = 0.852). Under future climate conditions, substantial net loss of suitability for Psa was estimated to be 3.03–12.5% under RCP 4.5 (except one GCM), and 2.46–9.89% under RCP 8.5. Shrinkage of suitable habitats was detected mainly in the areas currently infected by Psa.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recent infectious regions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 considering the locally expanding kiwifruit commercial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