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7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林业   727篇
农学   729篇
基础科学   369篇
  1236篇
综合类   3845篇
农作物   389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1241篇
园艺   789篇
植物保护   45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48个基本气象站沙尘暴及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因素,不仅有风速、大风持续时间与频率等动力因素,亦有物质组成(颗粒)、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因素。沙尘暴并非单一天气现象,而是天地碰撞的产物,人可通过干扰"地"而影响沙尘暴。文中提出一些观点可为研究区域沙尘暴成因,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窟野河洪水特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窟野河流域把口站温家川站1954~1990年和2006、2008年的洪水记录,运用不同洪水发生频次比较法和流量水位关系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年内变化特征,得出窟野河流域的暴雨洪水年际变化大,从洪水频次变化和最大洪峰流量变化可以看出,窟野河流域80年代以前洪峰流量大,洪水发生次数较多,80年代以后洪峰流量急剧减小,2008年的最大洪峰流量仅有89.9m3/s,创历史最低。显然,最大洪峰流量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趋于变小;而年内洪水主要发生在7~9月,与降水量分配一致。研究区最大洪水流量的变小趋势主要受汛期降水量的减小和人类水土保持活动的影响。温家川站最大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主要有逆时针环、顺时针环、单一线型和"8"字形四类单一关系。逆时针环线的出现几率最大,可能受制于高含沙水流、流域地形特性和地貌组成单元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3.
1960-2009年新疆气温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81个基准站气温观测资料使用距平法分析1960年-2009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年平均气温处于逐年上升态势,以1977年为界,之前负距平,之后正距平。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不及最低气温,历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冬季)升高的贡献。1960年-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为8℃,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15.1℃,满足线性变化。利用GIS技术分析全疆历年温度的空间变化,结果是全疆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南疆高出北疆至少5℃、高出天山北坡至少10℃。预计到2020年,全疆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近0.5℃。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影响太阳和地表长波与短波辐射的总、低云量逐年增加成为除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外导致气温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2000~2009年旅行社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年均增长仅0.1%,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辽宁等13个省份的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增长,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同;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植物失水,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紧张所表现的症状叫做萎蔫。由于植物在吸收水的同时也在散失水(如蒸腾),当土壤的水势低于某一数值时,这种水的吸收和散失就不能平衡,散失的水分将多于吸收的水分,植物将失去膨压而发生萎蔫。此时若减少水的散失,水分又可达到新的平衡,因此植物膨压恢复,萎蔫现象消失。从光照、干旱、涝渍、温度、土壤、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来阐述导致盆栽花木萎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落。  相似文献   
996.
劳瑞卿 《油气储运》2012,31(9):707-710,6
针对金陵分公司油品储运部中间罐区储存含有H2S粗汽油、粗柴油中间料挥发外泄带来的环境问题,采用抚顺石化研究院开发的“液态吸收”法对中间储罐排出的含硫、含烃尾气进行有效吸收:经冷冻的粗柴油作为贫吸收油,吸收尾气中的烃类组分,再经30%碱液重力反应器吸收含硫物质,尾气经上述处理过程后实现达标排放.通过对运行中存在的系统压力、吸收剂温度、碱液浓度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改进后的装置运行稳定,连续尾气吸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养殖过程中投饵量(30、38、46、54、62、70、86、102、120、140、160、180、200、220、240 mg/d)对鱼体的增重及对水环境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生长过程中的最佳投饵量为160 mg/d,当投饵量小于160mg/d时,许氏平鲉的增长速度随投饵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饵量大于160 mg/d时,再增加投饵量也并不能提高幼鱼的增长速度。投饵量对水体中固体悬浮物、COD、氨氮含量的影响与投饵量对幼鱼增重的影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存在投饵过量指示点(SZ)、COD污染指示点(CZ)、氨氮污染指示点(NZ)。当投饵量小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均随投饵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投饵量大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迅速增加。养殖水体中COD的自净符合一般水体COD的自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投饵量(T)与悬浮物含量(S)的模型为S=-18.86+1.082T-0.0069T2+0.0002T3,投饵量与COD的模型为COD=0.16+0.977T-0.055T2+0.00017T3,COD自净模型为C=113.4×exp(-0.68t)。  相似文献   
998.
大泷六线鱼鳍、吻端和肾脏组织原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研究了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鳍、吻端和肾脏细胞在含有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FBS)的L-15、DMEM和DMEM/F12 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以及人碱性成纤维细胞(bFGF)、硫酸软骨素、Ⅰ型胰岛素样(IGF-Ⅰ)3种生长因子对细胞贴壁率和迁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鳍、吻端和肾脏细胞适宜的体外培养体系为DMEM/F12培养基+20% FBS,pH为7.2,温度为25℃;在最适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0 ng/mL bFGF、20 μg/mL硫酸软骨素、40 ng/mL IGF-Ⅰ时,3种组织的贴壁率和细胞迁出率均最高;鳍、吻端和肾脏组织分别经培养21、15、18 d后长满单层,主要为成纤维样细胞;采用低渗滴片法制备染色体,3种组织原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本研究为大泷六线鱼鳍、吻端和肾脏组织细胞系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为促进我国西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建议。研究表明,该区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普遍较为强烈,影响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家庭人口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农户承包土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00.
以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为例,探讨土壤生态系统保育及修复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已建园区,要时时监控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合理的灌溉方式防控土壤次生盐碱化;在未建园区,应用基于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综合改土技术、自然景观的土壤排盐系统,来减少土壤盐害,并通过土壤生态条件的空间变异来优化植被类型分布及景观格局,最终实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