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227篇
基础科学   145篇
  265篇
综合类   1419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605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北柴胡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5%、1.0%、1.5%和2.0%的酵母浸膏液对北柴胡种子进行浸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酵母浸膏液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含水量的测定采用烘干减重法,体积的测定采用排水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 250染色法,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柴胡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水量的变化和其体积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再缓慢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整体呈先急剧下降后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氨基酸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酵母浸膏液浸种对北柴胡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酵母浸膏液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
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重大害虫,为害玉米的心叶、生长点及雄穗等,能引起严重的损伤、烂心、授粉不良等,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产。本文评价了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通过低容量喷雾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原药成本下,6%甲维·茚虫威超低容量液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低容量液剂具有优异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在较低的用量下(有效用量1 g/667m~2)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3%呋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基本无效,但有一定的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63.
基于人参样品基质特点,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 (m-PFC)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建立了人参中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虫啉、茚虫威和噻嗪酮5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 (0.03~0.18 μg/kg) 和定量限 (0.11~0.59 μg/kg),其定量限较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6中规定的对人参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5~1 mg/kg) 低3个数量级,5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1~500 μg/L之间。在2、10、50、100和300 μg/kg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6%~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11%,回收率较好且方法稳定。与传统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6份人参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未检出相应的农药残留。该方法为研发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人参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了思路,也为后续中国国家标准修订人参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30个油菜品种薹和蕾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个油菜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在21.67~119.29μmol·g-1之间;大多数油菜品种蕾中的硫苷含量高于薹,蕾中硫苷含量均值为37.26μmol·g-1,薹中为28.06μmol·g-1;薹和蕾中的硫苷组分相似,均以4-戊烯基硫苷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两者在薹和蕾中的含量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6.24%、28.52%和45.19%、29.13%。进一步分析高、中、低硫苷含量油菜品种的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品种间硫苷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4-戊烯基硫苷引起的。  相似文献   
65.
液态肥穴播深施是利用高压液柱冲击土壤,通过精确控制流体喷射进行肥料定向深施的一种农机农艺新方法。为此,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轮盘式液态肥穴播深施机,并通过土槽试验研究了液态肥穴播深施的可行性、成穴的基本规律及合适的工作参数范围。设计的开穴施肥轮上分布着多个导流开穴器,当导流开穴器插入土壤后,端面凸轮控制其开启,经过增压的高压液态肥沿导流开穴器射入土壤,解决了液态肥施肥过程中作业速度低、喷肥孔易堵塞及施肥量调节复杂等问题。研制了施肥机工作参数的试验测试系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工作压力、流量和转速的最佳参数。试验表明:当压力取0.3MPa、节流阀开度为50%、转速为30r/min(对应机具速度0.86m/s)时,施肥量可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轮盘式液态肥穴播深施机对覆膜、秸秆覆盖地、免耕地等作业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比普通喷洒施肥节约肥料42%、提高作业效率30%以上。本研究为液态肥的深施肥作业机具研究和田间追肥农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6.
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C)是新型动物广谱抗菌剂,抗菌效果好,广泛应用于牛、羊、猪、水产及禽类等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制。本试验旨在研究FFC和氟苯尼考纳米晶(florfenicol nanocrystal, FFC-NC)在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试验法,鸡用药后,在不同时间点翅下静脉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血浆中FFC含量。结果显示,此试验所建立的HPLC色谱图基线平稳,血浆峰与FFC峰完全分离。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测定要求,重复性好,适用于鸡血浆FFC含量测定。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与FFC组相比,FFC-NC组的达峰时间tmax为(0.875±0.137) h,峰时缩短,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峰浓度Cmax分别为(23.957±2.338) mg/(L·h)和(8.249±0.713) mg/L,FFC-NC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FFC组的3.6倍。结果表明,FFC-NC的药动学特征较FFC均...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海藻肥中甘露醇和甜菜碱的新方法。使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5 mM乙酸铵溶液,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 ℃。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方式测定,甘露醇和甜菜碱m/z为89和59.2;母离子的m/z分别为181和118,结果以外标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甘露醇和甜菜碱在本方法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 和0.05-0.5 mg/L,当S/N为3时检出限分别为0.18和0.083 mg/L。两种物质分别在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甜菜碱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3-109.44%之间;甘露醇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5.52-106.55%之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8.
在铁矿粉烧结过程中,初始液相流动行为是烧结矿固结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微型烧结法,探讨了Al2O3含量对初始液相流动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对初始液相微观结构的解析,揭示了Al2O3含量对初始液相气孔分布和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液相的流动性指数随着Al2O3含量提高而降低。水淬试样的XRD实验结果结果证实,Al2O3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复合铁酸钙的稳定性,降低了初始液相的流动能力。此外,初始液相流动性亦会对气孔性质产生影响。高Al2O3初始液相中气孔结构不规则程度提高,且小于50 μm气孔数目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69.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的黄瓜叶片色素含量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了新鲜黄瓜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色素含量。采集了120片黄瓜叶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数据以及用HPLC精确测定黄瓜叶中色素含量;提取高光谱图像中50×50像素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光谱与4种色素含量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分别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iPLS)、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B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对各种色素对应的特征波段进行优选,同时对光谱划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BiPLS和SiPLS对应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色素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25 7、0.813 4、0.811 6、0.826 2。  相似文献   
70.
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虹吸式出水管虹吸形成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基于各向同性假设,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与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虹吸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虹吸过程中,在虹吸管驼峰段和下降段易产生上、下气囊,对虹吸作用的完成有不利影响。来流流量是影响虹吸形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水力驱气阶段和水力挟气阶段可分别用不同的幂函数来表达时间与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