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以泥鳅作为试验鱼,在测定甲胺磷对其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甲胺磷和敌枯双各个浓度组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农药都能诱导泥鳅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的提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核异常率则总是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  相似文献   
52.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论述了亲鱼的选育、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成鳅的养殖和疾病防治等养殖技术,为泥鳅养殖生产提供了一整套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53.
以为泥鳅的人工饲养提供理论依据为目的,采用室内静态暴露养殖试验,测定2g/L和3g/L两种养殖密度下,不同沼液和沼渣浓度下的泥鳅体重增长率。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涉及的沼液和沼渣浓度中泥鳅的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养殖密度为2g/L,使用3%沼液和3%沼渣时,泥鳅增长率开始出现正值;养殖密度为3g/L,使用5%沼液时,泥鳅增长率开始出现正值,使用沼渣则一直未出现正值。低养殖密度下,使用沼液和沼渣对泥鳅的生长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莲藕一泥鳅高产混养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藕池准备、植藕、放鳅、日常管理及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从事藕鳅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试验池塘内放置固定式网箱70只,规格为6m×3m×2.4m,人工投喂动植物性饵料及配合饲料。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5~12g/尾、体长6~8cm的鳅种2.24kg,平均280尾,饲养约7个月,产成鳅8.272kg/m~2,盈利78.09元/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和甘草(Radix glycyrrhizae)制剂对不同鱼类的急性毒性,参照预试验结果将鸡血藤和甘草制剂分别添加至养殖水中,5个浓度梯度分组放养金鱼和泥鳅,每隔12h观察死亡数并计数,96h结束试验,分析鸡血藤和甘草对金鱼和泥鳅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为甘草鸡血藤,对泥鳅的毒性为甘草鸡血藤;两种鱼类对鸡血藤和甘草的耐受性为金鱼泥鳅。鸡血藤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39 0、1.655 0g·L-1和0.253 9、0.165 5g·L-1;甘草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201 0、1.842 0g·L-1和0.220 1、0.184 2g·L-1。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促摄物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显著增加了养殖对象的摄食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本试验以泥鳅为研究对象,用四角蛤蜊粗提物、甘氨酸、组氨酸、谷氨酸作为诱食剂进行了诱食活性的研究.统计分析显示,四角蛤蜊粗提物和组氨酸表现出较强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单一的甘氨酸或谷氨酸对泥鳅没有诱食活性.  相似文献   
58.
泥鳅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云明 《水产学报》1997,21(3):336-339
  相似文献   
59.
孙颖  杨振才  赵兴 《中国饲料》2019,(17):84-88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料中预混料不同添加量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确定泥鳅饲料中预混料适宜的添加量。配制4组饲料,预混料含量分别为1.2%、1.5%、1.8%、2.1%,饱足投喂,试验期32d。结果显示:预混料对泥鳅的摄食率及鱼体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预混料含量的增加,摄食率及鱼体脂肪含量也逐渐增加;预混料对泥鳅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随着含量的增加,饵料系数有下降的趋势,而特定生长率、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力都有升高趋势。因此,泥鳅饲料中预混料的适宜添加量为2.1%。  相似文献   
60.
采用0、100、200、400、800μmol/L的硫酸铜和0、200、400、800、1600μmol/L的氯化锌分别处理泥鳅鳍细胞系,培养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损伤情况,同时对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泥鳅鳍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硫酸铜浓度≥200μmol/L、氯化锌浓度≥400μmol/L时,细胞的拖尾率、彗尾DNA比例、彗星尾长、彗星尾距和Olive尾矩均显著增大(P<0.05)。泥鳅细胞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呈现出短暂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氯化锌浓度的增大呈现出显著上升再显著下降的趋势,表明氯化锌浓度≤400μmol/L时可显著诱导泥鳅鳍细胞系金属硫蛋白的转录表达。综合来看,与锌相比,泥鳅鳍细胞对铜的解毒能力和耐受力更差。因此,铜污染对泥鳅细胞的遗传毒性更加明显。本研究将为探讨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物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