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62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2564篇
林业   2246篇
农学   1885篇
基础科学   2974篇
  4694篇
综合类   9743篇
农作物   779篇
水产渔业   890篇
畜牧兽医   1499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136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900篇
  2021年   838篇
  2020年   896篇
  2019年   998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1020篇
  2016年   1214篇
  2015年   1098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1276篇
  2012年   1629篇
  2011年   1674篇
  2010年   1381篇
  2009年   1293篇
  2008年   1221篇
  2007年   1285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993.
区域森林火灾的人为干扰主要分为人为负干扰和人为正干扰。通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人为火源的危险程度和人为正干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确定了人为负干扰火险指标为农事烧荒、农事炼山造林、上坟、旅游与基本活动,人为正干扰火险指标为投入人力和投入资金,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指标度量算法和评价模型,并在实验区进行了验证,以火险等级区划图的形式进行了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994.
为客观、准确地对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进行评判,依据国际花园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和部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筛选了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建城区绿地率、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为园林绿化质量的评判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判方法。并结合某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实际评判了其质量综合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995.
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和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新品种的引种上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发展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为三倍体毛白杨B10 0 8和BT85 ,并能在瘠薄和盐碱化土壤上良好生长 ;经抗寒性分析得出垂柳、云杉、白榆、柽柳、沙枣抗冻性较强 ;为减缓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 ,在林网配置模式上引入了云杉、侧柏、樟子松、垂柳、小叶白蜡、国槐等耐瘠薄抗寒性强的树种 ,营造多树种林带 ,组成混交林网结构 ,使林网中感虫杨树的比例占 2 0 %左右 ,增加了林网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996.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及其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分生产力及其林分因子、林下植被及灌木、林下土壤和天然更新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的模型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并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和林班数据,估算出瓦屋山林场2008—2009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PNPP),并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系,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地区估算结果。结果表明:CASA模型估测植被PNPP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适用于瓦屋山林场植被净生产力估算;CASA模型估算结果主要植被类型年均PNPP区别明显,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山杨、麻栎、板栗、马尾松、湿地松、灌木、杉木和池杉;瓦屋山林场植被P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少,主要由于不同季节环境因素不同,其中又以太阳辐射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岳阳市通量观测塔2006年全年观测数据,应用FSAM模型,分析不同大气稳定度下该观测点通量信息的源区分布。结果表明:主风方向上(0°~90°),通量源区(P=0.9)迎风向(X向)上的分布范围在稳定大气条件下为110~3500m,而在非稳定大气条件下为90~1800m;3个非主风方向上(90°~180°,180°~270°和270°~360°)通量源区(P=0.9)迎风向(X向)上的分布范围在稳定大气条件下以180°~270°最大,为110~4500m,而在非稳定大气条件下3者相当,为90~1800m;主风方向上,相同大气条件下,生长季的通量源区略大于非生长季的通量源区,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通量源区在不稳定大气条件下都比稳定大气条件下小;通量观测结果能代表仪器所在地的下垫面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土地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系统开展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而进行经济林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林业结构调整、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在广西宁明县以马尾松和桉树为例,对比分析野外实测与利用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所建不同树种生产力模型的精度,探讨了高分辨率DEM在森林生产力估算中的作用.结果认为:①基于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可代替实测数据进行森林生产力建模,其精度满足估算要求;②仅利用立地条件不能进行马尾松生产力建模,但却能建立桉树模型.对两树种而言,均是用树龄与立地条件共同建立的模型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