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不同采摘时期对万寿菊鲜花重量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寒地栽培万寿菊鲜花重量和叶黄素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万寿菊鲜花采摘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万寿菊从现蕾之日起,鲜花重量、花冠直径和叶黄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万寿菊鲜花应该在现蕾后16~22 d之间进行采摘,这时期鲜花重量和叶黄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单花重量最高达9.82 g,叶黄素含量最高达12.97 g·㎏-1干重  相似文献   
42.
通过研究万寿菊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长期保持其稳定性的条件。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通过测定不同浸提溶剂所得色素的吸光度,确定最佳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7 nm,最佳工艺为:浸提溶剂为石油醚,温度30℃,料液比1∶8,浸提时间60 min。该色素的耐热性较差但耐光性较好;使用pH值范围广;蔗糖浓度、食盐浓度和防腐剂对其稳定性虽有影响但较小;K+,Na+,Ca2+,Al3+对其几乎无影响,而Fe2+,Cu2+,Fe3+则会降低其稳定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铁、铜制容器接触。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共同测验种法,以选育出的雄性不育两用系LYX-1、LYX-2为母本,以常规种自交系作父本配制单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对筛选的优良杂交种组合18个共63份材料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0份材料,超过对照的有LYX-1×GM-9-1、LYX-1×HT04-5、LYX-1×GM-5,居参试品种的第1~3位,且表现丰产性好,花朵大,色素含量较高,生长势强,分枝多,可进入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确定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筛选适于万寿菊鲜花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和高效复合乳酸菌发酵剂,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万寿菊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为鲜花质量的0.2%,发酵温度为20-40℃,发酵时间为15-20d。经本工艺发酵后的万寿菊颜色艳丽,无腐烂变质,发酵液澄清,较目前加工企业发酵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5.
延寿县万寿菊生态栽培防治病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色用万寿菊抗病性与栽培环境、栽植时间、栽植方式有关。大面积种植时采花期造成田间郁闭长达9个月,雨季湿度过高,雨后风量小是延寿县万寿菊生产中病害重的主要因素。发病初期进行田间诊断和室内培养,镜检病原菌种类,确定了早疫病为万寿菊主要病害,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为主要潜在病害。经试验认为空一垄密植两垄可解决防病困难问题,对田间通风道利用,提出套作适宜的矮生时差性经济作物,可使花收入不减又增加副产品收入。同时提出建立万寿菊生态栽培体系,对防治威胁性病害流行可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利用万寿菊与当归间作控制当归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云南滇中地区防治当归根结线虫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有理论认为万寿菊根系分泌物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进而产生控制寄生线虫的效果。本试验以万寿菊和当归多样性种植为研究模式,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及不同时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为阐明万寿菊杀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以当归单作为对照,当归/万寿菊轮作和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群落在整个生长季变化相对较小,DGGE的条带变化率分别为-39.13%、-30.77%,而万寿菊单作土壤真菌条带变化率为-69.2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与其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存在对应关系,当归单作的真菌种类组成与当归、万寿菊多样性种植模式中的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当归/万寿菊间作的中后期与前期差异最大;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当归单作与当归/万寿菊轮作、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在盆栽孔雀草上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和Glomus versiforme).在两个月的试验期内,前40 d两种处理在株高、茎粗、主叶片数上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延缓生殖生长的作用;后20 d两种处理在茎粗方面以及处理G. versiforme在株高上仍然表现出显著的促进宿主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而两种处理在单株花蕾数上表现出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但对花冠直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9.
以色素万寿菊雄性不育株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比较研究子房发育期、高低温处理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育6~10 d,花丝刚好露出花萼,顶部呈圆柱状的花蕾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为79.2%;低温预处理3 d,高温培养5 d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MS+2,4-D 0.5 mg/L+NAA0.5 mg/L+6-BA 0.5 mg/L+KT 0.5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诱导率高达85.8%;NAA 1.0 mg/L+6-BA3.0 mg/L为不定芽分化适宜培养基,分化率达77.6%;1/2MS+NAA 0.2 mg/L为生根适宜培养基,生根率93.5%。本研究可为建立高效单倍体培养体系以及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50.
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花粉中叶黄素的工艺过程,考察了萃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己烷和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效果较好。以1.000 g万寿菊花粉为原料,超声波强化正己烷的较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以下同),超声波功率3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 in,叶黄素提取率93.65%;强化石油醚的较优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 in,叶黄素提取率98.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