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77篇
  11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喀什芜菁为材料,利用显微镜技术,研究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热激处理的小孢子主要是沿配子体途径发育,即从四分体,经由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过程;33℃热激处理1~3 d后,小孢子改变发育途径,沿孢子体途径发育。部分小孢子出现细胞膨大,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分裂,形成2—细胞,2个子细胞之一发生垂直于子细胞壁方向的分裂,形成"T"型3—细胞原胚然后沿多细胞原胚、胚柄球形胚、鱼雷形胚、心形胚最终发育成子叶型胚。但随培养天数增加,大多数膨大的细胞不能分裂或分裂后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52.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以茄子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旨在获得茄子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是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的最佳时期;不同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进行变温预处理,其小孢子膨大率较对照高出6倍多;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KM附加0.2 mg/L 2,4-D、0.5 mg/L ZT、1.0 mg/L NAA和7.5%的葡萄糖。  相似文献   
53.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54.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日光温室内,供试植株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7~14天取样,即初花期是最佳取样时期;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17个基因型中,有12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71%;其中102号产胚量最高,达到32.78个/蕾;在已产胚材料中,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是产胚量最低的基因型的546倍;较易抽薹型材料的产胚能力大于易抽薹型和不易抽薹型。以B5有机成分代替NLN有机成分,能够提高产胚量,尤其是对难成胚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甘露醇对小孢子分裂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单倍体育种逐步得到发展,游离小孢子培养是产生单倍体的较好途径,本文综述广为种植的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培养概况。材料的选取,小孢子的分离、培养以及提高产胚率等培养技术,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甘蓝类蔬菜小孢子培养的优势、潜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牡丹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花药壁由6~7层细胞构成,外中层宿存且发生带状纤维加厚。绒毪层有腺质和变形型两种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生殖细胞初期具有呈PAS正反应的细胞壁,脱离花粉壁后被一层称为“脂体冠”的结构包围。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此时的生殖细胞为裸细胞,并与营养核紧密相连,构成了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57.
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从德国学者首次报道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成功以来[1],该项技术已被迅速采用.小孢子培养能够得到基因型纯合的甘蓝型油菜株系(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利用该技术可以迅速纯合保持系和恢复系[2],避免性状分离;也可以对远缘杂交后代通过加倍来稳定外缘染色体[3];还可以结合诱变技术进行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品质和抗性性状非常优良的株系[4,5].  相似文献   
58.
以25份不同类型的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的诱导出胚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结球甘蓝胚状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参试材料中有11份(2份一代杂种和9份高代自交系)出胚,其中一代杂种中中甘628出胚率(19.8个·蕾~(-1))最高,高代自交系中01-88出胚率(47.5个·蕾~(-1))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材料;花蕾长度3.0~3.5 mm、花药长度∶花瓣长度为3∶2至2∶1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比例最高,是适合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取样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是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极显著提高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59.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h对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 IBA(0.5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60.
将分离纯化的小孢子悬浮培养在添加0,0.1,0.2,0.3,0.5,1.0 mg/L的NAA和0,0.05,0.1,0.2,0.3,0.5,1.0mg/L 6-BA的NLN培养基中,在A(3 000 lx光培养)、B(10 d暗培养再3 000 lx光培养)、C(15 d暗培养再3 000 lx光培养)、D(ck,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光照和激素对耐热型大白菜"夏将军"游离小孢子成胚及胚状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 6-BA能显著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使胚产量达到最高,为206个。同时附加0.2mg/LNAA不但保证有较高的胚产量(205个),还可促进胚状体发育,子叶胚及萌发胚可达33.7%,畸形胚比例下降到14.1%;暗培养能促进成胚,D处理成胚量高,达149个,光培养则明显抑制成胚,但可促进胚状体发育,提高成苗率,其中以B处理成胚成苗效果较好,成胚108个,成苗率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