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49篇
  95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氨水改性活性炭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水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探讨氨水浓度、改性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值、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改性对活性炭的孔结构产生破坏,不利于孔隙结构的发达,但氨水改性在活性炭表面引入了碱性基团,有利于苯酚吸附值的提高.随着氨水浓度的提高,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微孔容积不断下降,亚甲基蓝吸附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碱性基团的含量和苯酚吸附值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2.
杨树、柳树是中原地区主要的速生树种,为充分利用速生林软质木材,研究其改性工艺,提高木材品质。作者通过对杨、柳木干燥改性实验,对软质木材进行改性。改性后木材尺寸稳定性增强、硬度大幅增大,杨树、柳树硬度分别提高49.2%、40.1%;木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49.0%、51.5%。  相似文献   
93.
苯胺在有机修饰黏化层塿土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CB+SDS,简称CS)(土娄)土黏化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有机修饰能够显著加快土黏化层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温度的升高可使起始吸附速度加快,但对其他各项速度参数影响不显著;苯胺吸附速度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0℃和40℃下,总吸附速度Vt、起始吸附速度V0.5、快速吸附速度Vf在低苯胺添加浓度下,总体上不同比例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差异均不显著,而在高苯胺添加浓度下,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具有CB100%修饰土(100CB)>CB50%比例修饰土(50CB)≈CB100%+SDS20%修饰土(120CS)>原土(CK)的高低顺序;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总吸附反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修饰土样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转折时间(tc)均在3h以内;修饰土样中有机相对苯胺的疏水分配吸附是快速吸附的主要机制,具有吸附质浓度驱动的特征;慢速吸附主要发生在未被修饰的原始土样表面,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4.
研究有机改良土壤对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机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改良(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改良(CS)塿土耕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改良土壤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与苯酚对比探讨改良土样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塿土耕层土样的有机改良能够显著加快对苯胺的吸附速度,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总体上耕层土样Vt、V0.5、Vf的大小顺序均为100CB>120CS>(≈)50CB>CK。随温度升高和苯胺添加浓度增大,苯胺吸附速度增大,苯胺、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在改良土样上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从而证实有机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导致的单一疏水吸附是改良土样吸附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5.
利用酸改性、热活化、有机改性及联合改性等方法对沸石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种类的改性沸石。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改性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能力进行检测,并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改性沸石的结构进行表征,着重比较改性过程中酸改性和灼烧改性实施顺序不同对沸石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500℃灼烧相比,900℃灼烧对沸石吸附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但对沸石的结构有所破坏。酸改性可以去除沸石所携带的大量杂质,使孔道的连通性更好,从而使酸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能力比灼烧改性沸石高。未经酸洗涤的沸石中所含杂质可能会在灼烧过程中对沸石的结构产生影响,先采用酸改性再结合热活化的方式对沸石进行改性比较合适。酸改性+热活化(500℃)后再与有机改性结合,可以使改性沸石对对硝基苯酚吸附量大大增加。不同改性沸石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有机改性沸石〉酸热联合改性沸石〉酸改性沸石〉灼烧(500℃)改性沸石〉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96.
有机硅溶胶-凝胶法改性木材Si元素的分布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改性剂先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处理木材,以改善木材性能.为了探究有机硅溶胶-凝胶法改性处理木材的作用机理,应用电镜-能谱方法,分析改性木材中的碳、氧、硅三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及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增重率的增加,硅元素的相对质量分数不断升高,而碳元素相对质量分数降低,氧元素先降低后升高;验证了在木材内部SiO2的生成,而且硅元素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表面.  相似文献   
97.
酪蛋白酶法改性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对酪蛋白的消化吸收,其水解产物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肽。从酪蛋白的酶解方法和酶解产物功能性角度,综述了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99.
Abstract

For most markets for wood, it is used without any treatments or modifications. When wood is used in adverse environments, it may be treated with chemicals to help prevent decay, improve water resistance, reduce the effect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or increase fire retardancy. Many of these treatments involve the use of toxic or corrosive chemicals that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wood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by 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water, decay, UV and thermal degradations by bonding chemicals to the cell wall polymers that do not leach out.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decay resistance are two major properties that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imple reactions with acetic anhydride.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ermal modific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changes the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oo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level of thermal modification and the decay exposure (natural durability against soft-rot microfungi) on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MOE) and modulus of rupture (MOR) of the sapwood and heartwood of Scots pine and Norway spru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static bending test using a central loading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EN 408 (1995).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four reference wood species: Siberian larch, bangkirai, merbau and western red cedar. In general, both the thermal modification and the decay exposure decreased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n average, the higher the thermal modification temperature, the more MOE and MOR decreased with unexposed samples and increased with decayed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e unmodified reference samples. The strength of bangkirai was least reduced in the group of the reference wood species. On average, untreated wood material will be stronger than thermally modified wood material until wood is exposed to decaying fungi. Thermal modific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over 210°C very effectively prevents wood from decay; however, strength properties are then affected by thermal modification itse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