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51篇
  198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和(1R,2R)-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R,R)-N,N-二(3,5-二叔丁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钴配合物(Salen-Co(Ⅱ)配合物),并以此作为化学修饰剂,利用直接混合法将化学修饰剂、粘合剂和石墨粉按一定比例研磨混合制作成西夫碱钴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Salen-Co/CPE).实验表明,该西夫碱钴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对甲醛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利用计时电流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甲醛的浓度在3.0×10-2~1.2×10-1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3×10-3mol/L.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解决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低下的严重问题,为空心村复垦土壤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种不同改良材料处理进行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对照(CK)、熟化剂(TM)、粉煤灰(TF)、有机肥(TO)、熟化剂+粉煤灰(TMF)、熟化剂+有机肥(TMO)、粉煤灰+有机肥(TFO)处理对复垦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应。[结果] 与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改良材料后空心村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促使水稳性微团聚体(<0.25 mm)胶结形成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0—15 cm土层,TM,TF,TO,TMF,TMO,TFO处理下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328.2%,130.0%,87.8%,81.1%,36.7%,12.2%。TF,TO,TMF,TMO,TFO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分形维数(D)(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WD,GMD,>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LT,D,<0.25粒级水稳性微团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粉煤灰+有机肥处理下空心村复垦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结论] 在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整治中,粉煤灰+有机肥的有机无机结合处理是黄土区空心村复垦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适宜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93.
魔芋粉-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胶黏剂的流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魔芋粉的应用领域,开发环境友好型木材胶黏剂,并更准确地把握该胶在胶合板生产中的工艺参数,该文在前期葡甘聚糖-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胶黏剂的胶合机理、微观结构表征和流变特性的研究基础上,通过TA流变仪的扫描测试进一步研究了该共混胶黏剂的流变模型。首先对胶黏剂分别进行动态温度扫描和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接着进行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分析建立了复数黏度与剪切黏度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Dual-Arrhenius方程建立了复合胶黏剂的化学流变模型,最后对胶黏剂的黏度和工艺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温度扫描曲线分析,温度较低时,复数黏度缓慢下降;从玻璃化温度到凝胶化温度,复数黏度迅速下降;从凝胶化温度到160℃左右,复数黏度出现平台区;160℃以上复数黏度急剧增大;通过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得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越高固化增黏时间越短;通过对比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验证了Cox-Merz定律对于该胶的有效性;100~160℃时胶黏剂体系的相对黏度特性符合Dual-Arrhenius黏度方程;该模型与测试结果吻合性较好,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胶合板热压工艺所需要的工艺参数,并能动态模拟整个热压工艺过程中的黏度变化;综合得出在160℃附近黏度急剧上升,黏度随时间延长增加,理想的加压时机是温度升至130℃后保温15~20 min。该研究成果为胶黏剂固化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应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X_1)和CO_2,(X_2)、O_2、(X_3)薰衣草油Lavandula angustifolta Mill(X_4)浓度对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rice 雌成螨死亡率(Y)的影响.结果表明:(?)=55.833+1.823X_1+10.781X_2-10.052X_3+13.281X_4-1.172X_1X_2+6.328X_1X_3-1.328X_1X_4+5.234X_2X_3+4.14X_2X_4+2.578X_3X_4+6.289X_1~2+3.945X_2~2-1.055X_3~2-3.086X_4~2主效因子分析得出,影响该螨死亡率的因素依次为:药剂浓度,CO_2浓度和温度。温度和O_2浓度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5.
魔芋块茎脱毒高效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花魔芋块茎的中部组织为外植体,在12种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M11(MS 6-BA 1.5 mg/L NAA 0.15 mg/L)为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诱导率达100%;以带单芽的愈伤组织块为外植体,在5种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分化,M9(MS 6-BA 1.0mg/L NAA 0.1 mg/L)为芽分化最适培养基,分化率达100%;M11为有效芽苗率最高的培养基,有效芽苗率达31.1%;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脱毒率明显的提高,脱菌、毒率分别达100%、92.9%。  相似文献   
996.
地位指数多形曲线的优化及与同形曲线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Richards方程作为杉木优势木高生长的基本模型,用参数预估法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并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整体精度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与标准差调整法,差分方程法建立的同形曲线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地位指数多形曲线明显优于同形曲线,而二种方法建立的同形曲线精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97.
大白菜花蕾总RNA有效、快速提取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细胞壁厚实且成分复杂,细胞内富含单宁、萜烯、色素、酚等次生代谢物以及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物质不但影响提取RNA效率,而且干扰之后的逆转录、酶切实验操作(李宏和王新力,1999)。不同植物、不同组织或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植物材料其细胞与组织的成分各不相同,因此,  相似文献   
998.
几种常用绿地改良材料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伍海兵  方海兰  李爱平 《土壤》2016,48(6):1230-1236
分析了几种常用绿地土壤改良材料及其不同配比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RETC软件对各配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方程的参数拟合效果较好,R2均大于0.99;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壤中水分有效性比例增加,但砂粒粒径对土壤水分常数影响不显著;绿化植物废弃物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降低土壤凋萎含水量;绿化植物废弃物还能提高有效水占田间持水量的比例,以20%绿化植物废弃物的用量为最大,为49.59%;聚丙烯酰胺(PAM)虽然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但阻碍土壤水分的释放,降低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脱硫石膏可以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水分的有效性。综合而言,以70%土、10%砂、20%绿化植物废弃物和0.5 kg/m~3脱硫石膏的配比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999.
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于土层夹砂结构,湿润锋穿过砂层上界面时,入渗率变为稳渗率。为确定各因素下夹砂层土壤的稳渗率,在Green-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引入导水度系数(小于1)来量化上层土壤的导水程度,建立了改进的夹砂层土壤Green-Ampt入渗模型。采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不同土壤质地、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砂层埋深和砂层厚度条件下的稳渗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夹砂层土壤的入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稳渗率主要受土壤质地、压力水头和砂层埋深的影响。在相同压力水头、初始含水率和砂层厚度下模拟获得不同砂层埋深的稳渗率,并采用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拟合,求得导水度系数和进水吸力值。分析发现导水度系数变化较小,为简化计算,取其平均值0.9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土壤物理特性参数进气值倒数估算进水吸力的计算公式。利用秦王川地区的夹砂层土壤积水入渗试验及已有文献资料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待定参数少,计算误差基本在5%以内,且试验设计较简单,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及工程防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Summary A laboratory microcosm stud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nisms (GMM) in the gut of Lumbricus terrestris. Three methods of axenic earthworm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 antibiotic mixture of streptomycin and cycloheximide was introduced either passively, mixed with sterile soil or cellulose, or actively, by teflon catheter. Worms treated by all methods lost weight but this was least for the catheter method which was also the only method to produce axenic earthworms. Axenic earthworm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with indigenous gut bacteria on ingested GMM. The GMM used was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 10586/FAC510, with chromosomally inserted Lux genes for bioluminescence, and chromosomal resistance to rifampicin. The bacteria were grown up to the mid-exponential phase before inoculation into earthworms. Bacteria in faecal material were enumerated by dilution plate counting using selective agar. The GMM were re-isolated from the casts of both antibiotic-treated and untreated earthworms.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GMM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indigenous bacteria in the casts of untreated compared to antibiotic-treated earthworms suggested that competition is a fundamental control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introduced bacterial inocula ingested by earthworms.The catheter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proposed as a technique to contribute to the risk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release of G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