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5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林业   448篇
农学   542篇
基础科学   447篇
  1010篇
综合类   2000篇
农作物   175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419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ummary Genetic variance components and heritability were estimated for cut-flower yield of gerbera in the Davis population using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The overall estimate of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is 0.33 based on least squares (LS) and 0.31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ML).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1) ML and LS provide very similar results if sample size is large enough, suggesting both are useful for plant breeding programs; (2) about one third of the variation in gerbera cut-flower yield is additive, implying selection in cut-flower will be successful; and (3) although additive vari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heritability remained near 0.27 suggesting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variation in the population for further selection.  相似文献   
92.
Assessment of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wheat varieti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D. Z. Yu    X. J. Yang    L. J. Yang    M. J. Jeger  J. K. M. Brown   《Plant Breeding》2001,120(4):279-284
Field trials in two cropping seasons and two locations in central China were conducted on 60 Chinese autumn‐sown wheat varieties to assess their partial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Mean levels of disease severity ranged from close to 0 to more than 90%. The method of inoculation and the location in which trials were conducted affected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varieties, but these effect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main effect of variety. Th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final disease severity, but both were poorly correlated with apparent infection rate. Disease severity was regressed against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Blumeria graminis (syn. 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populations in the trial plots. A vertical distance (D) from the mean mildew severity to the fitted line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variety and was used to quantify partial resistance. Five of the 60 varieties, ‘Hx8541’, ‘E28547’, ‘Chuan1066’, ‘Zhe88pin6’ and ‘Lin5064’, consistently expressed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disease despite high frequencies of virulence in the pathogen and had consistently high D‐values. They may therefore have good levels of partial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93.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2005—2016年是各地类变化最强烈的阶段,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13.46%。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最快,其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19%。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之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体的转换为主。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达207.61 km2,新增水体集中分布在潘谢矿区。加入空间自相关性和土壤质量因子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Logistics回归效果显著改善,ROC分别增加0.201和0.133。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耕地分布概率呈负相关;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为GDP。土地利用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4,CLUE-S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8、2034、204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未来...  相似文献   
94.
[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  相似文献   
95.
不同覆膜处理下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光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快速、无损、实时监测不同覆膜处理下春玉米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研究覆膜因子对LAI及冠层反射率的影响,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了各生育期春玉米的冠层反射率,在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经相关性分析提取各覆膜处理LAI的敏感单波段、敏感植被指数和特征指数,据此构建了全生育期各覆膜处理下LAI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覆膜对LAI的影响主要在抽雄期之前,相同施肥水平下覆膜与无覆膜处理之间LAI的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苗期差异最大,覆膜比无覆膜处理LAI增加78%以上;各覆膜处理冠层反射率之间的差异由大到小为生育中期、生育末期、生育初期,覆膜主要影响玉米对绿光和红光的吸收。基于3个指标构建各覆膜处理下LAI的估算模型,以特征指数为因变量建立的模型对LAI的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其拟合和验证决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为0.45~0.65cm2/cm2,剩余预测偏差RPD均大于2,由于覆膜的影响,无覆膜处理LAI反演精度高于覆膜处理。以特征指数NI(722,731)为自变量建立的所有处理的混合LAI估算模型表现了反演的优越性,能降低覆膜对LAI反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竹叶片氮含量高光谱估测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竹叶片氮含量,采用波长范围为350~2500nm的地物光谱仪获取竹叶片光谱数据,以金镶玉竹叶片为样本,对其进行高光谱分析。将高光谱原始反射率及其一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值,与化学法测量的竹叶片氮含量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别获得了不同微分变化下的特征波段;基于微分变换后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分别采用二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4种金镶玉竹叶片的氮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对比4种估测模型的校验结果表明,在光谱反射率的对数一阶微分变换下,采用拓扑结构为6-10-1的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估测模型,校验环节决定系数为0.838,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52,具备较好的竹叶片氮含量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97.
基于全子集-分位数回归的土壤含盐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植被覆盖条件下卫星遥感对土壤含盐量的估测精度,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区,以高分一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同步采集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通过全子集筛选法(Best subset selection)分析不同波段和光谱指数对于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的敏感性,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QR) 3种方法,构建全子集筛选前后0~20 cm、20~40 cm、0~40 cm、40~60 cm、0~60 cm等不同深度下的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B4、BI、SI1、SI3是0~20 cm、0~40 cm处土壤含盐量的敏感变量组合,B4、BI、NDVI为20~40 cm、40~60 cm、0~60 cm处土壤含盐量的敏感变量组合;在各深度下,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精度最高,模型的决定系数R2c1、R2v1均在0. 4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c1、RMSEv1均小于0. 4%,SVM次之,ANN最差;在20~40 cm深度下QR反演模型效果优于其他深度,为本文土壤含盐量估算的最优模型,其建模和验证的决定系数R2c1、R2v1分别为0. 611和0. 671,建模和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1、RMSEv1分别为0. 177%和0. 160%。本研究可为卫星遥感大范围监测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基于含水率与温度补偿的土壤pH值在线实时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土壤pH值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受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带有温度、含水率补偿模型的锑电极土壤pH值在线实时检测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pH值和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分析,补偿土壤pH值测量误差。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补偿之后,由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导致的pH值测量误差至少可降低84. 5%,pH值测量值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不超过±0. 1。与市场产品ZD-18型土壤酸度计、HYSWR-ARC-12V型土壤含水率传感器、水银温度计对比研究得出,3项指标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均达到0. 99以上。为了确保自然环境下土壤pH值测量的适用性,探索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阈值与测量精度,表明在土壤体积含水率大于5%的情况下均可有效测量。试验表明,在pH值3. 06~10. 36范围之内,本系统可有效测量,检测误差为-1. 53%~3. 51%,满足土壤pH值实时在线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9.
基于高光谱和深度迁移学习的柑橘叶片钾含量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柑橘叶片钾含量检测方法耗时费力、操作繁琐且损伤叶片等弊端,引入高光谱信息探索柑橘叶片钾含量快速无损检测与预测模型,选用ASD Field Spec 3光谱仪采集柑橘4个重要物候期(萌芽期、稳果期、壮果促梢期和采果期)的叶片反射光谱,同步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叶片的钾含量;先用正交试验确定小波去噪的最佳去噪参数组合,再进行不同光谱形式变换,对不同物候期光谱进行基于堆栈稀疏编码机-深度学习网络(Stacked sparse autoencoder-deep learning networks,SSAE-DLNs)的特征提取迁移和融合多种特征,对比支持向量机回归、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广义神经网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等多种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模型SSAE-DLNs基于一阶微分光谱特征建立全生长期钾含量预测模型的性能最优,其校正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 898 8、0. 877 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 544 3、0. 552 8。试验表明,深度迁移学习网络可对柑橘叶片钾含量进行精确预测,为高光谱检测技术用于柑橘树长势监测和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玉米单产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玉米单产估测精度,以河北省中部平原为研究区域,以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和上包络线S-G滤波的叶面积指数(LAI)为特征变量,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确定玉米主要生育时期VTCI和LAI的权重,构建加权VTCI和LAI与玉米单产的单变量和双变量估产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双变量估产模型精度最高(R~2=0. 303),达极显著水平(P 0. 001)。将随机森林回归双变量估产模型用于研究区域2012年各县(区)玉米单产估测,结果表明,53个县(区)玉米估测单产与实际单产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 85%,均方根误差为824. 77 kg/hm~2,模型精度较高。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双变量估产模型逐像素估测研究区域2010—2018年玉米单产,结果表明,玉米单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西部地区最高、北部和南部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年际间的分布特征为在波动中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