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6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826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185篇
  562篇
综合类   1938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干热变性莲子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变性淀粉用量、甘油用量和干燥温度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及加权评价函数法对膜性能指标进行综合优化,得到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变性莲子淀粉用量为3.53%,甘油用量为1.51%,干燥温度80.61℃。本研究成果将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可食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2.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环境下, 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 扬粳9538), 设置高、 中、 低3个施肥水平, 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 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 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04℃。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 穗部的温度差, 高肥和中肥处理下, 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 品种间大气 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 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 相关分析发现,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 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 穗上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对降低穗部温度, 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不同木薯品种(系)块根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古碧  李开绵  李兆贵  李凯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876-1882
对79个木薯品种(系)块根淀粉的鲜薯含粉率、原淀粉水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糊化温度、透明度、恩氏粘度、淀粉粒直径和表面积等淀粉特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系)各淀粉特性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品种(系)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E169、C766、E1424、E339、R72、E217、E344、E232、E316和桂热3号木薯淀粉的加工特性最好,更适合木薯淀粉的深加工.  相似文献   
74.
以高直链淀粉及突变体材料Goamy2及其野生型亲本Ilpumbyeo米粉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上的差别,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其水溶性和不溶性淀粉组成结构差别。从冷水溶性成分来看,Goamy2主要以小分子DP141~DP2(DP为聚合度)为主,而Ilpumbyeo中带分支的链DP4100~DP64也就是相对大分子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33.3%。从热水溶性淀粉成分来看,突变体Goamy2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大致为4∶1,而Ilpumbyeo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大致为1∶1。至于两个材料的热水溶性支链淀粉链长分布,长短链比例差别较大,Goamy2长短链比率为0.67,而Ilpumbyeo为0.32。从热水不溶性成分来看,两个材料均以支链淀粉为主,直链淀粉所占的比例很低,均不到5%。热水不溶性支链成分的链长分布中,野生型亲本Ilpumbyeo以短链为主,短链所占的比例高达72.5%,而突变体Goamy2短链和长链几乎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75.
通过实际观察、杂交试验、考察育种记录、遗传分析和适合性检验,对贵州黑马羊间性、无角、颌下髯以及颈部肉垂特征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和探讨了黑马羊相关遗传特征表现的基因表达方式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①“无角×无角”繁殖的F1代无角羊占72.41%,有角羊占24.14%,无角间性羊占3.45%;②“有角×有角”繁殖的F1代有角羊为100%.③“有角×无角”、“无角×有角”的正反交试验,F1代无角羊占52.20%、有角羊占47.80%.④对166只19个群体的黑马羊统计,颌下有髯率为80.72%,颈部有肉垂率为19.28%;无角(P)对有角(p)呈显性,无间性(I)对间性(f)呈显性,颌下有髯对无髯呈显性,颈部有肉垂对无肉垂呈完全显性;有角山羊基因型为ppH,正常无角羊基因型为PPII、PPIi和PpII、PpIi,间性羊基因型为PPii、Ppii,且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76.
唐议  王晓磊  马毅 《水产学报》2011,35(10):1589-1594
《物权法》明确了捕捞权和养殖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并规定其受法律保护。但依据我国现有渔业法律制度,实施《物权法》有关保护捕捞权的法律规定还存在一定困难。通过比较分析《物权法》和《渔业法》及相关法规对捕捞权的规定,考察造成捕捞权损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我国捕捞权保护制度的路径选择:(1) 将近岸海洋渔场和内陆水域渔场按县级或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确定给所属区域内的传统捕捞渔民专属使用,从而明确捕捞权主体和客体,为建立捕捞权保护制度提供基础。(2) 建立捕捞权损害评估体系,制定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标准,规范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程序,健全和完善捕捞权损害赔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7.
茉莉花茶产业概况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中国具有悠久产销历史的再加工茶类.文章剖析了中国茉莉花茶产销概况,指出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路径,展望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前景,阐述了茉莉花茶的健康属性与消费空间.笔者认为,依托创新驱动,茉莉花茶产业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78.
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及土壤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还田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施加含有植物内生真菌的复合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该菌剂对还田秸秆的降解作用,对土壤生态以及后季作物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能够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在前30 d时效果最显著,尤其是木质素的降解,两种复合菌剂处理组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比市购秸秆腐熟剂高117.36%和242.70%;施用菌剂会显著增加小麦生长早期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增加小麦生长早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小麦成熟后土壤中的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改善小麦生长状况,小麦返青拔节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收获小麦单株生物量和单株产量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9.
冻融对土壤分离能力及侵蚀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冻融后坡面为水力侵蚀产沙提供了大量有效物质源,是河道泥沙的主要策源地。该研究利用室内模拟冻融和径流冲刷试验,设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坡度和流量梯度,分析冻融对土壤分离能力及侵蚀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坡度、流量和冻融循环次数均对土壤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贡献率分别为17.94%、19.96%和18.43%。冻融前后,土壤分离能力基本均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冻融后的均值(5.28±2.48g/(cm~2·min))显著大于冻融前(2.39±1.71 g/(cm~2·min)),但冻融后的增幅明显小于冻融前。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冻融1次后,土壤分离能力均显著增大(P0.05),但其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只有在坡度与流量同时较小(10°和≤18L/min)或较大(15°和≥18L/min)时,呈显著增大趋势。冻融循环1、5、10次后,土壤细沟可蚀性分别增大1.25、1.66和1.72倍,随冻融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土壤临界剪切力冻融后显著降低,与冻融次数无明显关系。冻融后土壤平均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和抗剪强度分别降低了6.61%、24.77%和21.35%,土壤孔隙度和三相结构指数变化与之相反。冻融条件下,土壤细沟可蚀性与水稳性团聚体和抗剪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0.
添加秸秆对不同有机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除(RSOM)有机质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天后,土壤pH、交换性盐基离子、CEC和盐基饱和度的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L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交换性Al3+及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在MSOM和H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及土壤交换性Al3+、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且HSOM处理添加秸秆后对降低土壤酸度效果最好。土壤中添加秸秆后可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且土壤对加碱侧表现出的缓冲区间比酸侧明显;土壤的缓冲容量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HSOM处理对酸碱缓冲能力 > MSOM处理 > LSOM处理 > RSOM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