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9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853篇
林业   1133篇
农学   668篇
基础科学   546篇
  1050篇
综合类   4091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1610篇
畜牧兽医   2138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48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研究了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全P与纤维分解菌、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为负相关外,其余养分与生物因子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存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23选”为新的具高培养力的材料,其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约为80%,绿苗得率高达970.8%。幼穗离体培养选材以穗长2cm 以下(幼穗分化第3~4期)为宜。MN 和 N_6两种培养基适用于籼型杂交稻的幼穗离体培养,以 MN(诱导)→N_6(继代)→MN(分化)的培养基替换方式,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绿苗分化具有良好效果。采用KT 2mg/L+BA 1mg/L+IAA 0.5mg/L+NAA 0.5mg/L 的激素配比,有效地提高了绿苗分化率。通过幼穗离体培养,可迅速和大量地获得再生植株,这对开展水稻组培育种和体细胞遗传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坡林地间种红豆草技术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间种红豆草能促进幼树生长,充分利用土地潜力,增加经济收入。坡地采用人工“立体”法种植红豆草比一般单一深度“平播”法种植红豆草越冬率提高65%。冬前复土措施是红豆草播后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红豆草适宜的平茬高度为5~10cm。  相似文献   
995.
近自然林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自然林业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并一直处于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内外近自然林业的历史与发展,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认识论基础、经营特征和技术要点等,同时在总结近自然林业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加深对森林各种过程的研究、促使人工林的多样化和自然化、引入高技术,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等是近自然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该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模型建立了具有类似普通Kriging(OK)法和条件模拟(CS)运算目标的人工神经Kriging(NK)方法,在黄河河套平原进行了耕地和盐荒地初冻期、最大冻深期和融通期土壤水盐时空变异性的模拟和估值,通过NK法与OK法、CS法模拟、估值、检验结果及3种方法的理论变异函数、统计参数与实验变异函数的对比,结果表明NK法在消除滑动平均影响方面优于OK法,并以类似于CS法的空间变异性进行模拟,而且NK法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它不需要协方差函数的估计和变异函数的推求,对于含有一定特异值和一维到三维空间的扩展有更强的适应性,是对空间变异性应用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同时拓宽了ANN的应用领域,具学科融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土坝坝坡栽培结缕草草皮的技术及护坡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质坝坝坡易遭暴雨径流冲蚀而破坏,草皮护坡是常用的一种护坡措施.山东省招远市采用当地野生的结缕草进行坝坡防护,取得良好效果。结缕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践踏碾压。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繁殖生长快,是优良水土保持草种。该市勾山水库下游坝坡,1990年按照一定的栽培、管护技术进行结缕草护坡,护坝面积2.67万m2,栽植成活率达98%,两年后完全覆盖坝面,经6个汛期32次暴雨袭击,坝坡未发现水毁现象,较采用人工培植的专用草皮护坡节省资金13.35万元。结缕草草皮护坡已在招远市库坝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山东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新技术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干旱瘠薄山地,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育苗、乔灌藤科学配置、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梯田整地、灌草覆盖、保水剂和常规技术(穴状整地)8种造林技术,对9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栽植初期新梢生长量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苗造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育苗等7种技术与常规技术(穴状整地,对照)相比较,9个树种的平均成活率提高2.612.7百分点,栽植当年平均新梢生长量增加5.936.3百分点,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成本降低9.3百分点,其他6种技术比常规技术(穴状整地,对照)的造林成本增加6.2158.4百分点。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育苗作为新的造林技术,在8种造林技术中,不仅造林成活率最高,在造林之初的新梢生长量亦最大,而且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最优设计的原理 ,采用了组合设计的思想 ,接近于正交设计、旋转设计和饱和设计 ,故称为最优混合设计。 1998年小区最高产量为 12 919.5kg·hm-2 ,1999年小区最高产量达到 13815kg·hm-2 ,2 0 0 0年小区产最高产量达 15 0 18.0kg·hm-2 。由电脑筛选出 343个方案 ,其中 ,15 0 0 0~ 176 2 5kg·hm-2 的最优组合方案是 :施有机肥 6 0 0 0 0kg·hm-2 ,追肥N素 46 2~ 483kg·hm-2 ,播前浇底墒水 6 0 0t·hm-2 ,补灌 1377~ 145 8t·hm-2 ,密度 :马铃薯套种高粱 ,马铃薯 72 70 5~ 83415株·hm-2 ,高粱 6 5 2 0 5~ 75 915株·hm-2 。  相似文献   
1000.
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以无覆盖翻耕、无覆盖铁茬等常规耕作为对照,对覆盖免耕夏玉米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或者减少夏玉米的耗水量,不同耕法夏玉米耗水量差异不大;同翻耕、铁茬等相比,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在时间和空间分配上有所改变,即覆盖免耕夏玉米前期耗水少,后期耗水量增加,蒸散量加大,而且覆盖免耕有效地减少土壤棵间蒸发,却增加了作物的蒸腾量,变非生产性耗水为有效耗水,有利于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