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349篇
基础科学   239篇
  554篇
综合类   1801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340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2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62.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中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不易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变分模态分解(improv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IVMD)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离心泵空化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应用IVMD算法时,首先根据包络熵差异系数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分解层数;然后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得出惩罚因子,并将其作为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输入参数.利用IVMD算法对仿真信号进行分析,并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进行比较.以60%额定流量下采集到的离心泵进口处的声发射信号为例进行IVMD计算,分析携带原信号大量信息的信号分量的频域特征及其绝对能量随离心泵空化状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IVMD算法能够择优确定分解层数和惩罚因子,实现非平稳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反映离心泵空化状态的声发射信号特征频率集中在50,100 kHz及其附近.随着离心泵空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这2个特征频率范围信号分量绝对能量值呈“基本保持不变-减小-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不同季节土壤风蚀模数,分析不同季节土壤风蚀差异,揭示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响应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风蚀量差异较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风蚀量比例为5.42∶1.00∶1.36∶3.00;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对土壤风蚀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植被覆盖退化后土壤风蚀模数增大,反之降低了土壤风蚀模数,尤其春季中、低覆盖度草地相互转化对土壤风蚀的作用明显;植被覆盖达到75%时可有效抑制土壤风蚀,春季与冬季低覆盖度植被对抑制土壤风蚀作用敏感于高覆盖度植被,当植被覆盖度达20%~25%时可迅速降低土壤风蚀模数。  相似文献   
64.
使用2013—2015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据,测度中国各地级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空间比较,在此基础上,并就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2013—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幅度不大;2)从各省份来看,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为明显,仅有个别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地市来看,各地市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大,但是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排名变化不大,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中高水平以上的企业不多;3)从影响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来看,研发投入、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企业出口并未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通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试验示范,笔者从采穗圃营建、采穗圃管理、穗条采集、蜡封、贮藏及档案记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区域性核桃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旨在提高我市核桃采穗圃营建质量和穗条产量,为下一步区域核桃基地品种改良、提质增效工程的优质接穗来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提高稻谷的生产效率对于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9-2015年全国籼稻和粳稻主产省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各年度稻谷生产效率的DEA-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测算得出反映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sit指数,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结果表明:①稻谷主产区区域布局方面,水稻产业可以结合地区优势布局。②技术进步在稻谷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广水稻种植中,农业部门应充分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率,提高稻谷生产效率。未来稻谷产业仍以去库存、绿色发展、规模化经营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变化与区域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比湖流域地处干旱的北疆地区,人类活动中最突出的建设水利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加之全球变化的影响,改变了艾比湖及其水系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综合研究流域内水资源变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源和节流并举,保证生态用水量,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响应水资源变化,降低脆弱性,实现流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9.
对吉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5年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田间病谱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869份次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109个品种完成了3年的连续鉴定,其中通粳612、通院5、通育01U307、九10B14、九10B3、吉2000F27、吉2000F46、通院6号、通育01-221、吉2000F59、通系158、通丰8号、通研7号、九02GA2、白122、吉01-3341、九02GB5、吉2000G18、九02YC11、九02YC17、九02YC5、通院7号、通院9号、吉2000F57、吉01-3786、吉01-3657和吉2000F61品种在全省各地对穗瘟抗性水平达中抗以上。  相似文献   
70.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地区的短板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可为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系统梳理了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并基于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数据,运用ArcGIS及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逐渐向好,评价分数由0.260上升到0.917,各市(州)间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由社会经济子环境单一驱动转变为社会经济与居住支持环境协同驱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污水处理率、乡(镇)拥有卫生院数量、乡(镇)拥有文化站数量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未来,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加强公共资源投入及公共服务建设,尤其应注重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