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92篇
  39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小红玫瑰’葡萄是源自于‘小白玫瑰’的突变品种,二者都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但其果实颜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用1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荧光标记特征引物对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二者之间无差别。对色泽变异决定基因Vvmyb A1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小白玫瑰’仅检测到含有插入逆转座子Gret1(grapevine retrotransposon 1)的VvmybA1a,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a纯合体;而‘小红玫瑰’检测到了Vvmyb A1a和残留Gret1 3′-LTR(long terminal repeat)的VvmybA1b,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b的杂合体。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VvmybA1、UFGT、F3′5′H、CHS、GST和OMT在‘小红玫瑰’及有色对照品种‘黑比诺’中大量表达,而在‘小白玫瑰’和无色对照品种‘白比诺’中几乎不表达。通过HPLC–ESI–MS/MS对花色苷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G)、矢车菊素3,5–O–双葡萄糖苷(Cy2G)、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Mv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PnG)和矮牵牛色素3–O–葡萄糖苷(PtG)等6种花色苷在有色品种‘小红玫瑰’和‘黑比诺’果皮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色品种,花葵素3–O–葡萄糖苷(Pg G)、花葵素3,5–O–双葡萄糖苷(Pg2G)在有色/无色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且含量很低。说明‘小红玫瑰’的着色是由于转录因子基因Vvmyb A1及其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引起的,而无功能的VvmybA1a等位基因突变为有功能的VvmybA1b等位基因是其果皮颜色变异的遗传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小浆果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被国际市场誉为第3代水果。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林业小浆果的智能采摘与分选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目前,由于现有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深度学习方法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检测技术的精确作业和检测精度的提高。文中概述了深度学习的发展进程,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采摘与分选中的应用,提出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展望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智能采摘与分选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秋阳’是从蒙古沙棘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适于加工的新品种。灌丛开张, 长势中庸。果大, 圆柱形, 橙黄色, 无刺或少刺, 果柄长, 易采摘, 平均单果质量0.69 g, 含可溶性固形物819% , 维生素C 4 800 mg·kg-1 , 出汁率78% , 品质佳, 抗性强, 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叶油中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沙棘叶油中富含硬脂酸,其值可以达到13.853%,山嵛酸13.938%,亚油酸7.579%,掬焦油酸6.638%,十八稀酸4.622%。  相似文献   
10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采于新疆青河的大果沙棘籽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沙棘籽在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上优于中国沙棘,在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上与中国沙棘无明显区别。该结果为大果沙棘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IAA、GA和ABA对葡萄果实~(14)C蔗糖输入与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 14 C蔗糖与激素IAA、GA和ABA同时通过果柄引入离体葡萄果实 ,研究了蔗糖积累代谢与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GA在幼果膨大期 ,IAA在果实始熟期以前 ,ABA从缓慢生长期到果实成熟 ,对蔗糖的吸收有明显促进效果。②GA与IAA在果实发育前期 (第Ⅰ、Ⅱ期 )可促进 14 C蔗糖转化为非醇溶性结构物 ;ABA则在成熟期表现出类似的作用。③IAA、GA与ABA在幼果膨大期可促进糖分转化为有机酸 ,但在缓慢生长期都抑制这一过程 ,抑制效果以ABA最显著 ,IAA其次 ,GA最小。成熟期糖分占醇溶物的 85 %~ 91% ,不同激素处理的差异不明显。ABA可促进各个时期果实中氨基酸的合成。④IAA可加快蔗糖分解为还原糖 ;GA增加果糖积累 ;ABA处理的果实蔗糖含量最高 ,推测ABA直接刺激了果肉维管束的蔗糖卸载。  相似文献   
110.
沙棘植物柔性坝坝体变形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5年在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小流域对已植的沙棘柔性坝进行野外调查,从植物生长角度对沙棘柔性坝坝体进行了纵向、横向、垂向(即沙棘柔性坝坝长、坝宽、坝高)的变形分析。对于沙棘柔性坝的坝长变化,主要从沙棘根系蘖苗萌生出发,分析得出其每年扩展约1m;柔性坝坝宽受沟宽限制,其发展趋势为扩展至满沟;柔性坝坝高变化采用三次函数和Logistic型函数两种具有“S”形特征的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经对比其变化过程服从Logistic型生长函数,并结合Logistic函数对沙棘植物柔性坝坝高的变化进行了具体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