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4篇
  98篇
综合类   674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298篇
畜牧兽医   326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2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雄蛹排泄孔均在第10腹节腹面,雌蛹产卵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0.85±151.10)μm,雄蛹生殖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78.21±93.59)μm,约为雌蛹相应距离的一半。采用该方法观察的270头羽化蛹的性别鉴别准确率100%。该方法对于快速鉴别黏虫蛹的性别、开展黏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罗非鱼耐盐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罗非鱼282个全同胞个体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获得15个罗非鱼耐盐QTL,其中st-c、mst-a可分别解释19.2%的两性耐盐差异和19.1%的雄性耐盐差异,XY性别决定位点、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2(NKCC2)基因分别定位于st-c、mst-a的峰值处。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海水养殖中采用全雄群体可能具有一定的耐盐优势,NKCC2基因可作为重要的候选基因用于耐盐罗非鱼选育。  相似文献   
34.
采摘期成熟棉花不同部位颜色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正确识别自然环境中处于采摘期的成熟棉花,确定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准确位置,从而为机械手运动提供参数完成棉桃的自动采摘,研究了基于色差信息的棉花识别方法。对200幅自然环境下拍摄的图像在不同的颜色模型下,分析了棉花不同部分颜色的特征,利用成熟期棉桃表面颜色特征与棉叶、棉枝颜色特征的差异,建立了利用色差信息进行识别的视觉模型,将成熟棉桃从背景中识别出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棉花进行识别的良好性能,而且不需要模型转化,提高了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35.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proved to be very sensitive of low pH (4.3), with large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proton sensitivity. Therefore, proton toxicity did not allow the screening of common bean genotypes for aluminium (Al) resistance using the established protocol for maize (0.5 mM CaCl2, 8 μM H3BO3, pH 4.3). Increasing the pH to 4.5, the Ca2+ concentration to 5 mM, and addition of 0.5 mM KCl fully prevented proton toxicity in 28 tested genotypes and allowed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Al resistance using the inhibition of root elongation by 20 μM Al supply for 36 h as parameter of Al injury. As in maize, Al treatment 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in root apices of common bean. Aluminium‐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well reflected the effect of Ca supply on Al sensitivity as revealed by root‐growth inhibition. Aluminum‐induced callose formation in root apices of 28 bean genotypes differing in Al resistance after 36 h Al treatm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Al‐induced inhibition of root elongation and Al contents in the root apic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was less close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maize. Also, after 12 h Al treatment, callose formation and Al contents in root apices did not reflect differences in Al resistance between two contrasting genotypes, indicating a different mode of the expression of Al toxicity and regulation of Al resistance in common bean than in maize.  相似文献   
36.
绵羊、山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绵羊、山羊和牛SRY(sexdeterminingregionoftheY)基因中的183bp同源序列设计跨度为170bp的两对半嵌套式雄性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β-珠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40bp的常染色体引物作为内标引物,对提纯的血液DNA样品和胚胎细胞DNA样品进行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以准确鉴定早期胚胎性别。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0.2mmol/LdNTPs、2.0mmol/LMg2+、53℃退火条件下,雄性胚胎具有170bpSRY基因序列扩增带及240bpβ-珠蛋白基因序列扩增带;而雌性胚胎只有240bp常染色体基因序列扩增带。因此这个鉴定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从尼罗罗非鱼的细菌人工染色体基因文库中提取和纯化含有卵巢和脑芳香化酶基因的重组质粒DNA,通过简并PCR制备芳香化酶基因原位杂交探针,并用荧光素进行标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卵巢和脑芳香化酶基因位于2对不同的小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结果提示:芳香化酶基因不是尼罗罗非鱼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以化学手段合成桃潜蛾性信息素的技术,从桃潜蛾性信息素合成技术发展的2个阶段(外消旋体的制备阶段、手性化合物的制备阶段)及4种合成方法(5 13,6 12,7 11,8 10方法)进行了综述,展示了其最新的合成路线,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9.
着重阐述两种文化中礼貌原则和“面子论”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探究其差异,然后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特定文化价值观差异对礼貌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40.
利用分离的奶牛X精子冷冻精液生产体内性控胚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精液和分离的X精子冷冻精液对115头超数排卵的青年和经产荷斯坦母牛人工输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结果表明,利用2支和3支性控精液给超排青年母牛输精,头均分别获得6.8枚±4.8枚和6.3枚±3.2枚可用胚胎,与常规精液的超排效果(7.2枚±5.2枚)无明显差异;利用2支和3支性控精液给超排经产母牛输精,头均可用胚胎分别为7.5枚±4.5枚和8.6枚±5.6枚,与常规精液的超排效果(6.1枚±3.2枚)相比,分别增加23%(P>0.05)和41%(P>0.05),无显著差异,但解冻后性控精子会明显影响经产母牛的受精率;对用性控精液输精生产的12枚抽样胚胎采用LAMP法进行性别鉴定并移植,结果获得了91.7%的雌性率和36.4%的受胎率。结果提示,X精子的分离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精率,用分离的X精子冷冻精液对超排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