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14篇
  54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A four-parent complete dialleld mating-set of three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Edwall’, ‘Chris’ and ‘Spillman’, and an alloplasmic line of ‘Selkirk’ in Aegilops variabilis Eig. cytoplasm was used. Genetic components among total variation for callus induction, green plant percentage and green plant yield werr 92%, 80% and 77%, respectively, but lower (36%) for plant regeneration.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variance components and narrow-sense heritabilities estimated for callus induction, green plant pereentnge and green plant yield were 74%, 66%, and 53%, and 0.68, 0.54 and 0.43. respectively.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variancw was calculated as 85%) of total genctie variation for plant regeneration. Significant reciprocal effects for callus induction. green plant percentage and green plant yield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512.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近年来,香蕉生产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大多数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生长周期长,而且不孕。由于没有种子,给繁殖和育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香蕉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香蕉的遗传转化方法有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是香蕉品种改良的一个重大突破。香蕉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也发展到多种,有原生质体,胚性细胞悬浮系,分生组织,以及横切薄片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效率更高,重复性更好的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如农杆菌和基因枪结合法,离心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真空渗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必将推动香蕉产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513.
空心瓜为一年生葫芦科植物,可能起源于印度西北部,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东非等地作为蔬菜作物种植,我国尚未进行栽培推广。长期以来空心瓜的系统分类不甚清楚,虽然总体形态与西瓜属植物相似,并具有甜瓜属植物染色体2n=24的数量特征,但多年研究结果表明,空心瓜并不属于西瓜属或甜瓜属植物。最新研究发现,空心瓜与冬瓜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明空心瓜很可能为冬瓜属植物,结合多年观察结果分析,本文提出将空心瓜归于冬瓜属的一个种,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14.
对63份乌塌菜品种资源的V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3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乌塌菜3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具有较丰富的变异潜力,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品种间变异较大,可溶性糖含量变异较小;利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58处,供试的63份乌塌菜品种资源可分为4种类型,各...  相似文献   
515.
芜菁NAC转录因子BcNAC2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娟  吴剑锋  胡帅  余小林 《园艺学报》2011,38(6):1089-1096
 根据拟南芥NAC2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从芜菁中成功分离了NAC转录因子BcNAC2基因,该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共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将BcNAC2与其他30个NACs蛋白进行序列比对以及重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BcNAC2与十字花科的拟南芥的同源性最高,芜菁BcNAC2与拟南芥NAC2蛋白功能结构域内的特征序列有显著的差异。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BcNAC2呈部分组成型表达特征,在授粉8 d的嫩角果中表达丰度最高,而且组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cNAC2在胚囊中有较高的表达,由此推测,BcNAC2与芜菁的种子或胚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516.
植保康对普通白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及土壤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植保康对大棚中普通白菜生长、硝酸盐含量、营养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植保康后,普通白菜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植保康施用量22.5 kg?hm-2的效果最为明显。在营养品质方面,不同浓度植保康的施用效果不同,22.5 kg?hm-2处理的植株硝酸盐含量最低,而15.0 kg?hm-2处理的植株VC含量较高。添加植保康有效降低了土壤全盐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综合各项因素,生产中植保康施用量以22.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517.
 以129份大白菜 [Brass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DH系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生长的大白菜叶片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129份材料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成分,包含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3–丁烯基硫苷(NAP)、4–戊烯基硫苷(GBN)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是大白菜硫苷的主要组分,占总硫苷含量的60%。筛选出了6份高硫苷含量的材料。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苷NAP、GBN和PRO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某些吲哚族硫苷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季节间差异显著;芳香族硫苷2–苯乙基硫苷(NAS)的含量在季节和季节 × 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硫苷间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NAP与GBN、NAP和GBN与总硫苷在两个年份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18.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19.
不结球白菜品种(株系)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报道不结球白菜对炭疽病 (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 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和抗病品种 (株系 )的筛选结果。在 2片真叶期 ,以 1× 10 6个·mL-1孢子浓度喷雾接种 ,2 5℃、RH >10 0 %保湿 2 4h ,2 5℃光照培育 7d ,可快速地将不同抗性的品种 (株系 )鉴别出来。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品种 (株系 )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 (5片真叶期 )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将该方法与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 ,从 2 6个品种 (株系 )中筛选出 4个高抗材料 ,可供生产上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520.
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Ⅱ.TuMV抗源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84~1988年以87个不结球白菜自(近)交系为原始材料,进行了芜菁花叶病毒(TuMV)抗性鉴定,并选留无症或轻症单株进行了4轮系谱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未经筛选的原始材料均为高感,在高感群体中选择无症或轻症单株进行系谱选择后,抗病性逐渐提高,选择效应随品种和世代而异。经4轮系谱选择后获得15个抗芜菁花叶病毒的株系,作为抗源加以保存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