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0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林业   541篇
农学   326篇
基础科学   124篇
  238篇
综合类   2320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1740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2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夏威夷菠萝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菠萝试管苗的叶片、叶鞘、茎段和茎薄片作外植体,以MS或1/2 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6-BA、NAA和AgNO3对夏威夷菠萝不定芽的诱导效果,并在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进行芽的增殖和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6-BA是影响不定芽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其中MS 6-BA 5.0 mg/L 2,4-D 0.5 mg/L NAA 0.3 mg/L AgNO3 2.0 mg/L为不定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83.3%;MS 6-BA 1.0 mg/L NAA 0.05 mg/L为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可分化成绿色小苗;1/2 MS IBA 1.0 mg/L NAA 0.5 mg/L为小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粗壮,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92.
桂糖21号等甘蔗新品种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2℃热水处理+38℃热处理+茎尖脱毒+工厂育苗技术培育桂糖21号、桂糖26号健康种苗,保持自育良种的品质。热处理期水分影响蔗茎的萌芽率,桂糖26号热处理10 d萌芽率达90%,出芽较桂糖21号稍快而且整齐。新台糖16号、22号剥取的茎尖稍大(<1 mm),茎尖成活率达80%,接种前期转管周期4-7 d,能有效减轻酚害。  相似文献   
93.
实验建立了兽用中药液体制剂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四种解热镇痛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HPLC-PD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MGⅡS5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84:16),流速1.0 mL/m...  相似文献   
94.
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犬瘟热病毒抗原检测试纸方法,对528例确诊为犬瘟热的犬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炎型犬瘟热占59.1%(312/528),肠炎型犬瘟热占37.5%(198/528),脓疱型犬瘟热占1.9%(10/528),神经型犬瘟热占1.5%(8/528)。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类型,采取犬瘟热单克隆抗体,中西结合疗法、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治愈率达96.5%以上。  相似文献   
95.
苹果茎痘病毒是苹果安全生产的巨大威胁,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探讨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在山西省的分布、变异和多样性,可为制定可持续的病毒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山西省11个地区采集苹果叶片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合在线数据库,利用相关软件对文中研究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重组以及种群遗传分化等分析。RT-PCR检测结果显示从山西省11个地区采集的409份苹果叶片样品中,ASPV的检出率为36.33%(临漪)至55.37%(平遥)。选择15个ASPV检测为阳性的样品,分别克隆其CP基因并与22个不同的ASPV分离物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性分析,发现37个ASPV分离物的核酸一致率为70.27~96.31%,氨基酸一致率为37.04~96.64%,其中,Shanxi-2与JX673826.1的核酸一致率最高,为90.86%, Shanxi-2与MN617853.1的核酸一致率最低,为70.40%。基于CP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7个ASPV分离物被划分为2个进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SPV种群发生了收缩,且在两个...  相似文献   
96.
圆环康防治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PCV-2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研制了用于防治PCV-2感染的中草药方剂——圆环康。结果表明:圆环康处理对PCV-2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早中期病猪,或混合、继发感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及预防用药,猪场的平均治愈率达90%以上,且治愈后不反弹。而西药粉剂组治愈率平均为78.1%,不治疗组的自愈率为24.2%。对于存在混合或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猪群,在采用圆环康的同时,配合干扰素、白介素、免疫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7.
郭和蓉  张腾  袁红丽  曾瑞珍  张志胜  谢利 《核农学报》2021,35(12):2688-2695
为创建抗茎腐病杂交兰资源,本研究以玉女兰类原球茎为材料,采用12C6+重离子辐射技术结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粗毒素筛选抗茎腐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辐射后,玉女兰类原球茎的死亡率差异显著,辐射剂量为50 Gy时,死亡率为54.66%;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对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影响显著,当粗毒素滤液浓度为80%时,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为41.98%。采用逐步筛选法对经50 Gy12C6+辐射后的玉女兰类原球茎进行抗茎腐病筛选,获得14个抗性系类原球茎,筛选率为4.67%;对抗性系类原球茎进行分化、生根壮苗和移栽,获得3个抗性系Z50Gt1、Z50Gt2和Z50Gt3。在含80%粗毒素滤液的培养基上抗性系类原球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POD活性峰值比对照提高了867.67 U·g-1·h-1;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高于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变为低于对照的趋势。对3个抗性系试管苗和小苗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性系Z50Gt2和Z50Gt3的再生植株具有稳定的茎腐病抗性,2个抗病株系7个月大的盆栽植株病情指数分别为20.00%和19.33%,均为抗性级别。本研究结果为采用重离子辐射技术选育抗茎腐病杂交兰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苎麻纤维剥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等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大型苎麻剥麻机。采用横向喂入、连续分段加工剥麻原理,设计出样机并进行了剥麻试验和麻样质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剥麻工效为131 kg/h,鲜茎出麻率4.15%,达到样机设计指标要求。剥麻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苎麻含杂麻1.09%,苎麻含胶率23.28%,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为4.59 CN/dtex,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大型苎麻剥制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芦蒿连作土壤中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扦插茎秆的切口处侵染扦插苗,严重地降低扦插苗的成活率。实验通过分离生防菌株,开发生防生物有机肥防控扦插苗连作病害。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具有生防芦蒿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9。D9菌株的代谢物能够显著地抑制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的伸长(P0.05)。芦蒿连作土壤扦插苗病害的防控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和D9生物有机肥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7.3%和97.1%,同时能够显著地(P0.05)降低芦蒿扦插苗的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而且D9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P0.05)降低扦插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相较于对照处理,D9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和茎内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了35.7%和93.7%。有机肥没有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而D9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芦蒿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P0.05)。D9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连作芦蒿扦插苗的病害,为芦蒿产业提供一条绿色、安全的栽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秆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节间长度配置上,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倒3节间长度、增加倒1、倒2节间的长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对倒1、倒3节间长的选择是最为有效的。在节间粗度配置上,在保证倒1节间粗的基础上,增加其下部节间的粗度有利于高产。增加基因型的基部节间重、单位茎鞘长干重、单株干重是有利于高产的。适当增加株高和秆长来提高生物产量可能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茎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基部节间重、倒2节间粗、单位秆长干重和穗颈节长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2个茎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