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4篇
  免费   1419篇
  国内免费   2289篇
林业   3887篇
农学   1389篇
基础科学   1222篇
  6887篇
综合类   10927篇
农作物   649篇
水产渔业   687篇
畜牧兽医   1298篇
园艺   540篇
植物保护   1356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825篇
  2021年   736篇
  2020年   825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612篇
  2017年   1067篇
  2016年   1214篇
  2015年   991篇
  2014年   1444篇
  2013年   1579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1953篇
  2010年   1588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1477篇
  2007年   1605篇
  2006年   1382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910篇
  2003年   734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各项能值指标在项目建设期出现陡增和陡降现象,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竣工以及效益发挥,各项能值开始趋于平稳,并在全周期末各项指标优于土地整治前各项指标,全生命周期内预计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2.23E+19sej能值产出和60.15万美元能值-货币价值。综合而言,土地整治在项目建成后的10年内对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但此后,可能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2.
以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别叙述了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功能分区、植物规划设计、道路规划设计和水体规划设计5个方面,将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期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103.
胡晨成  余洋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780-3783,3787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水田和旱地地块的肥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以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依据。结合研究区丘陵山地水田和旱地交错的分布特点,依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确定评价单元数,重点分析了水田和旱地在实际耕作中的差异性,并结合操作实践合理分配水田和旱地在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评价单元数的多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明显,综合研究区耕地地力实际情况和节约计算耗时的实际,建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在临界值(推荐值)的10%为佳;另外通过水旱分开评价和水旱统一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比较,发现水旱分开能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形,反映实际耕地地力状况,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4.
李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5,(5):159-160,184
通过分析有林地生产力与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中各因子的关系,探索制约有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中Ⅰ类地单位蓄积量最高(268.86±20.24 m3/hm2),不同坡向中东坡单位蓄积量最高(269.78±38.54 m3/hm2),不同树种组成中10杉类型单位蓄积量最高(259.33±14.62 m3/hm2);有林地生产力与林分年龄、林分密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0、0.460;有林地生产力与海拔、坡度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立地质量、坡向和树种组成对有林地生产力影响显著;有林地生产力与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相关,与海拔、坡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5.
指出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是极具发展前途的绿色环保、节能的制冷技术,为当前制冷技术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107.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奶牛小区建设给奶牛群带来的主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奶牛小区生产经营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奶牛业发展的奶牛小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9.
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为出发点,在客观分析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将NLP教练技术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相融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在更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理念、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Urban tree canopy cover (UTC) is a simple, and common, measure of urban forest resource. Urban infill development is likely to lead to losses in UTC under private tenure, at a time when local governments are setting ambitious targets to increase UTC overall. Simple, statistically rigorous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benchmark and track change in UTC, whilst identifying which land-use types or tenures experience change.We estimated UTC in six Melbourne suburbs in 2010 and 2015 by randomly sampling 2000 points across public land, public streetscapes and private land. We were able to detect a net change in UTC of <2% over five years to a 95% level of confidence. A significant net decrease in UTC (−2.4%) was only detected in one of the six suburbs. Two suburbs had a net increase in UTC by +2.7% over five years. On private land, there was often areas of UTC loss, but this was generally offset by canopy gain in other areas of the private realm as well as in streetscapes and public land. Losses in UTC on private land were mainly due to tree removal,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works.This study describes a simple, but statistically rigorous, method to quantify UTC change and the drivers of change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and tenure. Despite studying two suburbs will high rates of infill development, only one suburb showed evidence of net UTC decrease.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in UTC, whereby canopy losses area approximately offset by concurrent canopy gain, means that ambitious targets being set by local governments to increase UTC may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without changes in tree protection and infil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