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提高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的能源品质,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施氮水平和收获时间对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和氮含量、灰分含量、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柳枝稷生物质产量、氮含量、灰分、木质纤维素含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生物质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量为200 kg·hm~(-2)时达到最高值;木质纤维素含量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而增加,冬季收获含量最高,施氮水平为100 kg·hm~(-2)时含量最高;灰分含量、氮含量随收获时间推移而降低。黄河三角洲地区柳枝稷生产时施氮肥100~150kg·hm~(-2),且在冬季收获,能获得较高的能源品质。  相似文献   
62.
利用从本试验32对引物中筛选得到的7对稳定可靠的SSR标记引物,对10份柳枝稷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材料在7个位点的PIC值在0.669~0.881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85 4~0.905 7范围内波动。依据遗传距离和引物,应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其中引物5211_B07的聚类结果和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相同:5个登记品种材料和野生种质材料No.2聚为一类,种质间遗传关系较近;其他4份野生种质聚为另一大类。  相似文献   
63.
以柳枝稷‘西稷1号’、‘西稷2号’和‘西稷3号’3个基因型的幼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依次从基因型、幼穗长度、激素、初次切割时期穗芽长度、大量培养阶段穗芽长度、碳源、pH值、穗芽块的切割方式和生根培养基等对柳枝稷人工穗芽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柳枝稷人工穗芽高效再生体系,即基因型选用西稷1号,幼穗长度为1.5 cm,激素采用3.0 mg/L 6-BA+0.1 mg/L 2,4-D, 初次切割时期和大量培养阶段穗芽长度均为1.5 cm,碳源采用麦芽糖,pH值5.8,穗芽块采用纵切方式,并以1/2 MS培养基作为生根培养基,增殖效率可高达4 167.00%。  相似文献   
64.
为了建立以PEG介导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本研究以柳枝稷 Alamo品种的叶片为材料,通过设计梯度实验确定柳枝稷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 每组梯度实验重复3次, 方案如下:1)对植物培养的时间进行优化。酶解时间固定在8 h, 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 将培养了1, 2, 3和4周的黄化苗用作实验材料;2)渗透压优化。选取2周的黄化苗为实验材料, 酶解时间固定在8 h, 甘露醇浓度分别为0.4, 0.5, 0.6, 0.7和0.8 mol/L;3)酶解时间优化。选取2周的黄化苗为实验材料, 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 酶解时间分别为6, 7, 8, 9和10 h。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苗龄为2周的柳枝稷黄化苗叶片在甘露醇为0.6 mol/L的酶解液中, 黑暗, 28 ℃并裂解8 h后分离的原生质体最为理想。接下来构建了能够在植物细胞内表达GFP-MYB103融合蛋白(GFP为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LN-OsMYB103, 利用PEG介导法将质粒LN-OsMYB103转化进入柳枝稷原生质体, 并且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强烈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该结果表明, 分离的原生质体可以行使正常生物学功能。综上所述, 利用柳枝稷叶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这将为深入开展柳枝稷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杂交育种是植物耐盐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杂种F2代耐盐能力的综合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F2代的53个单株为研究对象,以亲本材料Alamo、Dacotah和F1代的DA90、DA120为参照,采用沙培法,在250 mmol/L NaCl的胁迫条件下进行耐盐性分析。在盐处理24 d后,测定电解质外渗率(EL)、相对含水量(RWC)、干重(DW)、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通过对耐盐指数STTI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柳枝稷F2代的不同材料间耐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亲本Alamo的耐盐能力较高,亲本Dacotah的耐盐能力较差,F1代的DA90和DA120的耐盐能力中等,F2代的耐盐性有明显分离,表现在6份F2代材料的耐盐能力强于耐盐亲本Alamo,7份F2代材料的耐盐能力弱于不耐盐亲本Dacotah。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47%。聚类分析将57份参试材料分为5类,分别代表不同耐盐程度的类群。隶属函数分析表明,F2代的39、45、27、48、35、53、7号耐盐性最强,该结果为柳枝稷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柳枝稷耐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远离畜牧区厌氧发酵的原料碳氮营养合理配比问题。以柳枝稷与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进行两者5种相同含固率、不同配比的批次发酵试验,柳枝稷和苜蓿不同TS配比如下:A组为0∶4;B组为1∶3;C组为1∶1;D组为3∶1;E组为4∶0。通过对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分析,探究发酵体系营养平衡及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柳枝稷与苜蓿为原料的5个组产气趋势均为三峰曲线,发酵1d后出现第一峰,5~8d出现第二峰,9~12d出现第三峰,随后下降至很低点;试验中苜蓿含量较多的A、B、C组产气高峰出现的早,在第9d产气基本结束,随着柳枝稷含量的增加产气峰往后延迟,D组在12d产气结束,纯柳枝稷的E组在15d产气结束,这时5个组分别完成总产气量的95.6%、93.3%、93.8%、94.4%、97.2%;累积产气量随柳枝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个组甲烷产量分别为291.7、287.7、320.3、357.4和362.2mL/g VS;随柳枝稷含量的提高,发酵体系pH的下降和挥发性酸的积累明显,纯柳枝稷的发酵体虽然产气多,但发酵体系稳定性下降,其中D组可以明显提高厌氧发酵体系的碳氮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