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探索减弱或消除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有效方法及影响机理, 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利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 研究了消毒剂和复合肥对连作设施番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消毒剂和复合肥均可以提高连作设施番茄植株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 降低植株叶片水分饱和亏; 两者配合施用表现出良好的加合效应。本试验条件下, 施用消毒剂和复合肥的最佳用量范围是300 ~450kg·hm-2。由于土壤中施入消毒剂和复合肥后, 改善了植株生长的土壤环境, 抑制了番茄连作产生的不良反应, 从而促进了其生长发育。因此, 在连作设施番茄栽培管理中, 一定要合理配合施用消毒剂和复合肥。  相似文献   
52.
番茄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枯病的菌系组成、致病机理、抗性分子标记、番茄抗病品种的应用以及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今后应组织全国协作研究,广泛布点和采集病样,并加强育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培育出更多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番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3.
【目的】筛选樱桃番茄无土栽培的最佳灌溉方式,为设施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的水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糖樱桃番茄为材料,椰糠为栽培基质,在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设置不同的灌水方式,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光合速率等指标,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无土栽培樱桃番茄形态、品质、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处理的樱桃番茄果形指数、果实品质、光合参数、产量最佳,其各指标要优于滴灌与潮汐式的灌溉方式。【结论】滴灌与潮汐式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最有利于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54.
试验通过控制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摘心位置对温室番茄光合作用、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封顶情况下,随着定植密度的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定植密度相同,封顶越早,叶绿素含量越高,净光合速率增加的越快。低封顶、高密度栽培对温室番茄产量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栽培密度增加,留果盘数相应减少可增加温室番茄产量。低封顶有利于温室番茄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5.
陈冬朋  于丽杰 《北方园艺》2010,(14):131-135
为提高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率,现设计了自交授粉后对番茄的花柱分别进行4种依次加大切割深度并滴加外源基因的处理,待转化果实成熟后收获转化种子。对各处理的坐果率和结籽数/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柱切割深度的加大,坐果率和结籽数/果均显著下降;对T1代植株进行PPT抗性筛选、PCR检测阳性率后表明,不同深度切割处理对植物材料的转化率差异不显著。切除柱头+1/3花柱的处理方式进行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操作,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热处理对常温贮藏樱桃西红柿采后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45、50、55℃热水分别浸果3、6min)处理樱桃西红柿,研究热处理对其常温(20℃)贮藏10d期间品质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5℃热水处理3rain以及50℃热水处理6min的樱桃西红柿在20℃条件下存放10d,可保持果实原有色泽,减少腐烂,是樱桃西红柿常温贮藏的适宜热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57.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Land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NARC, Islamaba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humic substances (HSs) coating on potassium fertilizers use efficiency. Tomato variety “Rio Grande” was used. The treatments applied were T1= Control (N, P at 250 and100?mg kg?1 respectively), T2?=?N, P?+?K at 200?mg kg?1 as SOP, T3?=?N, P?+?K at 200?mg kg?1 as NPK blend, T4?=?N, P?+?K at 200?mg kg?1 HSs coated SOP) and T5?=?N, P?+?K at 200?mg kg?1 HSs coated NPK blend. Results indicated a positive impact of sole and HSs coated products on agronomic traits, nutrient concentration, fruit quality traits, flower number, fruit umber, fruit weight, chlorophyll contents, fresh and dry biomass, tissue water contents, diameter and fruit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response of afore said traits to applied treatment varied.  相似文献   
58.
为获得旱区温室番茄水氮合理用量,以番茄品种‘金福莱’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设灌水量4 200、3 570和2 940 m~3·hm~(-2) 3个水平和施氮量190、380和570 kg·hm~(-2) 3个水平,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氮互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番茄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处理A5(灌水量3 570m~3·hm~(-2),施氮量380 kg·hm~(-2)),在番茄结果初期、中期和末期,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最高,其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最优,分别为177.35 cm、1.24 cm、2.70 kg和98.40t·hm~(-2),在水氮互作处理A6(灌水量2 940 m~3·hm~(-2),施氮量380 kg·hm~(-2))和A1(灌水量4 200m~3·hm~(-2),施氮量为190 kg·hm~(-2))下,其灌溉水利用率和氮肥施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9.
Commercial growers are thought to aim at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Making the best of received sunlight leads to higher production, but as the amount of sunlight fluctuates, introduces instability of produ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se two aims is given priority by growers. Data on production of early glasshouse tomatoes between 1955 and 1980 gave some indications. Although absolute stability dimin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relative stability improved. Correlations between yield and hours of sunlight were higher in the period 1970–1980 than in 1955–1965. For the months of March, April and May, a value of 0.86 was foun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omato production can still be improved because fluctuations of the crop are sti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vailable sunlight. More and better use of computer-controlled growing conditions will lead to further improvement in stability.  相似文献   
60.
为比较我国不同栽培方式(露地与设施)及不同省份番茄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基于生命周期法,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全环式路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0》数据,对我国露地与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评价指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露地、设施番茄生产系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4 630.09、8 697.52 kg CO2e·hm-2,设施比露地高87.85%;露地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化肥,而设施番茄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农膜和化肥;露地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负、碳生态效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正外部性,而设施番茄的净温室气体排放为正、碳生态效率小于1,具有负环境外部性;土地碳强度、碳生产效率、碳经济效率方面,设施种植的可持续性均低于露地种植。各省份露地、设施番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在2 849.24~7 524.61、5 788.83~13 779.69 kg CO2e·hm-2之间,最高省份分别是最低省份的2.64、2.38倍,露地、设施番茄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固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