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118篇
基础科学   130篇
  688篇
综合类   6286篇
农作物   378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60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736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野生型唐鱼Ⅰ和野生型唐鱼Ⅱ的耐温和耐氧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30 °C,升温速率为1 °C / 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38.53±0.08 °C、38.28±0.29 °C和38.55±0.09 °C。在驯化温度为25 °C,降温速率为2 °C / 24h时,三种唐鱼的半致死低温分别为:1.13±0.40 °C、1.26±0.10 °C和1.21±0.12 °C。恒温25 °C时,测定三种唐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66±0.02 mg/L、0.74±0.21 mg/L和0.51±0.01 mg/L。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三种唐鱼对温度和溶氧的耐受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2.
为评估转Bt-基因棉棉仁粉用作鱼饲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其配成试验饲料进行了14周鲤鱼喂养,前8周着重就鲤钱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铒料系数、鱼体化学成分含量等营养学指标进行了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经统计分析,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转Bt-基因棉棉仁粉经脱棉酚处理后,与常规棉棉仁粉一样可作鱼用饲料的蛋白源。  相似文献   
113.
烟叶编持机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人工编烟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摆动钩针式烟叶编持机,设计编烟速度为12~20s/m可调,铺叶厚度和编叶数量可自动调整,综合辅助用工实际应用效率达手工编烟的5倍以上.编烟测试表明,该型编烟机编制均匀牢固,线迹美观,明显减少了编烟用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初烤烟叶专业化分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4种工位的流程化分级方式,分别对第2、第4、第6炕次烟叶实施专业分级试验,研究不同的流程化分级方式对烟叶分级速度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工位和三工位流程化分级速度最快,分别为60.75、60.51kg/(人.工),较一工位分级分别多6.82、6.58 kg/(人.工),较四工位分级分别多9.38、9.14 kg/(人.工);四工位、三工位流程化分级时各炕次烟叶分级质量最好,烟叶等级合格率分别为91.78%、90.38%,比一工位分组分别高24.23及22.83百分点,比二工位分级分别高14.55及13.15百分点。对比4种不同方式的烟叶分级速度及分级质量,以三工位流程化分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用富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了独立的10个转化株系,对转化株系进行连续自交,通过筛选得到9个纯合的T4代转化株系。 Southern blotting分析发现,整合位点是随机的,并为低拷贝(1~3个)。TAI-PCR扩增得到8个T-DNA侧翼序列,并定位于日本晴的7条染色体上。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分析发现,sb401基因对各株系的蛋白质、赖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组分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杂交结果与T-DNA插入位置结合分析发现,在低拷贝的情况下,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6.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鄂烟1号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叶片的无机非金属元素中,Cl和P随着叶位的变化,其含量变化波动较小,其中Cl的变化最小,且这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与叶位不存在相关性。(2)不同叶位叶片的无机金属元素中,Zn的变化程度最大,K、Mn、Ca以及Mg的含量变化均较小。在无机金属元素中,Zn与叶位呈显著相关性,K、Mn、Ca以及Mg与叶位均呈极显著相关。(3)不同叶位叶片的有机成分含量中,烟碱的含量变化最大,总N和总糖的含量变化程度小。烟碱与叶位呈极显著相关性,总N和总糖则与叶位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和应用,转基因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在环境中富集和降解情况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外源蛋白在环境中的检测和监测成为转基因研究和监管的一个方向.本研究利用模拟自然降解和蛋白酶K两种方式,处理转基因大豆种子(5%GTS 40-3-2),采用Western blot、双抗夹心快速检测试纸条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  相似文献   
119.
为了进一步摸清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分析了2011年贵州正安县推广应用散叶堆积烘烤技术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散叶堆积烘烤相较常规挂竿烘烤,能省工节能、提质增效;其中,烤后烟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分别提高0.33元/kg、5.78个百分点和3.52个百分点,杂色烟率降低0.97个百分点,烘烤环节用工成本降低0.53元/kg,能耗成本降低0.32元/kg,增加经济效益1.18元/kg.  相似文献   
120.
以湖南省10份自育烤烟品系为材料进行区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南省4个烟区,品系V10(0522)产值最高,达到了42918.57元/hm2,品系(种)与地点互作方差和变异度值最小,且回归系数小于1,高产的同时稳定性也好,适应性强;品系 V8(CZ-24)的产值和稳定性均高于对照 V11(K326),有推广利用的价值;品系V2(C72-6-2)、V7(0511)的产值均高于对照V11(K326),其产值分别为39941.37元/hm2、37536.23元/hm2,但其稳定性表现均不理想;其余品系丰产性及稳定性均不如对照V11(K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