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国棉枯萎镰刀菌小种间的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不能还原利用硝酸盐作唯一氮源生长的突变体(nit突变体),对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的3、7、8号小种的61个菌株作了营养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第3号小种7个菌株和第7号小种42个菌株各属一个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第8号小种的8个菌株则属6个不同亲和群,不同小种的菌株间没有亲和性。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与致病性测定结果吻合,能从遗传学角度区分棉枯萎菌不同小种,用它作为鉴定手段,结果更能反映出不同菌系间的本质联系,并可克服致病力测定工作中费时、费力及结果不稳定等缺点。  相似文献   
32.
安徽省棉花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棉花枯萎病菌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下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4~10范围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7.蔗糖作碳源时,该病菌在PDA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但菌丝干重略低于可溶性淀粉处理;氮源以脲最佳,其次为硝酸钠和硝酸铵.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棉枯萎病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主酶带有明显不同,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和致病力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增加,叶片中GSH含量早期明显上升,后期下降;而根茎部组织中GSH含量逐步上升,后期达到最高水平.氟乐灵诱发处理可提高棉苗体内GSH和GSSG的含量,但是枯萎病菌侵染后GSH和GSSG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品种间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表现出诱导抗性的棉苗和未处理棉苗间无显著差异.因此,GSH可能与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之间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灭菌促长剂增效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灭菌促长剂可溶性粉剂采用喷雾法田间防治棉枯萎病效果达80%以上。本文采用穿透动力学的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穿透棉叶的速率大小及在棉苗内的运转方向;采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灭菌促长剂的有效成分系多菌灵草酸盐,并测定了它的油水分配系数。初步探明了其增效的主要原因是在灭菌促长剂中多菌灵与草酸生成了可溶性的盐,增大了农药分子的极性,调整了药剂的油水分配系数,使之能够较快速地穿透棉苗体表并能在棉苗内双向输导,有效成分在病菌寄居的木质部能迅速积累到较高浓度,在3~5片真叶期的棉苗经800mg/L的药液喷雾3次后,用紫外光谱法检测木质部内有效成分浓度为0.97μg/g(鲜样)。  相似文献   
35.
利用鉴别寄主法对40个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同时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对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8个供试菌系高度侵染海岛棉、陆地棉及K102,属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其余12个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7号生理小种略有差异;供试菌系属于一个营养亲合群,且与7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系相亲和,与3号、8号小种的标准菌系不相亲和;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依旧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6.
选择镰刀菌用驹田或植选1号培养基,在米饭培养基上划分镰刀菌种群,用试管法或盆栽作致病性测定,以检测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主要在奶油色、淡青莲及深紫色菌群中,分别占21.2%,11.5%,4.5%。陕西杨陵(1985)棉枯萎病病圃(发病株率85%以上),播种前10公分土层内每克干土含菌量为2236~2576个菌落。使用这一定量检测程序比单独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提高了精确度,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7.
分析了氟乐灵(2μg/g土)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不同细胞定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总可溶性POD、胞内POD、胞间POD以及细胞壁结合型POD的活性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2)氟乐灵诱发处理及枯萎病菌侵染可提高棉苗组织中上述五类POD的活性,细胞间隙POD及胞壁结合POD活性上升更为明显;(3)枯萎病菌侵染后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及抗病品种棉苗中胞壁结合POD活性快速上升,增加幅度大,而感病品种前期无明显增加,后期才有较小幅度的上升.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病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9年开始,从全国15个植棉省、自治区采集棉花枯萎病株,经分离纯化,获得273个单孢菌株,对其中1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产孢细胞特点、菌落培养性状、耐受高温能力以及对棉属和非棉属寄主植物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按其形态和量度可划分为三个培养型:Ⅰ型为典型尖孢镰刀菌型(Oxysporum type),平均量度值31.01×3.46μm;Ⅱ型变化幅度较大,介于尖孢镰刀菌型和马特镰刀菌型(Martiella type)之间,平均量度为30.04×3.75μm;Ⅲ型近于马特型,平均量度23.47×3.92μm。各菌株的厚垣孢子与着生特点,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颜色,以及在35℃和37℃高温下的生长状况有差异。 结合全部试验结果认为:怀疑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中可能有Fusarium redolens Wr.(芬芳镰刀菌)或F.oxysporum var. Redolens(Wr.)Gordon(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的依据不足,仍应按Booth.的分类系统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相似文献   
39.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2015,27(2):166-175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0.
枯萎病是引起玉林地区冬、春种辣椒死株的一个重要病害。经对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及致病性测定,证明该病由棉花枯萎病菌所致。本文是我国对尖孢镰刀菌蚀脉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为害田间辣椒的首次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