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1987~1988年在河南新乡用相同接菌量种植感病品种,对棉花抗枯萎病品种86—1连作10年以上田块土样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枯萎病平均病指分别为29.4和4.4,与对照果园土比较抑菌效果分别为39.9%和85.8%。上述田块中86—1棉株根围5cm内土样,盆栽枯萎病平均病指19.5,抑菌效果60.5%。连作10年以上枯萎病圃土样,病指分别为27.2和6.8,抑菌效果为43.9%和76.2%。1990~1991年在辽宁省经作所试验结果,连作10年以上枯萎病圃田间抑菌效果56.2%,连作5年病圃抑菌效果17.6%。上述结果证明,枯萎病圃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棉花枯萎病菌抑菌土的产生和存在。土样内枯萎菌菌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抑菌土土样内菌量比果园导菌土减少48.6%~59.2%。抑菌土经高压灭菌后抑菌效果完全消失,初步证明抑菌因子可能以生物因子为主。  相似文献   
52.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营养体亲和群及互补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采自新疆23个不同县(市或团场)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52个菌株上获得785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突变体(nit),其中nitl 占70.57%,nitM占19.75%,nit3(8)占9.68%。将52个菌株分别与已知的4个7号小种菌株、一个3号小种菌株和一个8号小种菌株的突变体按nitl或nit3(8)配nitM的方式等距离配对,(各对菌株间的配组数为11~154),进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结果表明,52个待测菌株与7号小种的4个标准菌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体亲和性,而与3号小种和8号小种的标准菌株均不亲和,因此,它们属于7号小种营养体亲和群—VCG701。但各菌株与7号生理小种的4个标准菌株间的互补指数存在着差异,显示出棉花枯萎病菌同—营养体亲和群内在个体间存在着生理和遗传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