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546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62篇
综合类   774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22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清流县开展了“嘉优99”机收再生稻栽培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嘉优99适宜作机收再生稻栽培,表现碾压后再生成穗能力强;3种不同机收留桩高度,其产量高低依次是留桩30cm〉15cm〉8cm处理,表现高留桩成穗率高,低留桩再生苗成穗率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收割机碾压区再生苗的抽穗、成熟时间迟于未碾压区10d左右,通过增施氮肥可以调近两者再生季成熟期,方便收获和减少落粒谷损失。  相似文献   
82.
针对喷雾高度影响大田对靶喷雾准确性问题,该研究设计了融合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适用于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介绍了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对靶喷雾作业环节的滞后特性,建立对靶喷雾滞后模型,提出融合靶标位置、靶标大小、喷雾机作业速度和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控制方法,基于C37控制器设计了稳压喷雾系统和对靶喷雾控制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不同喷雾高度对靶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0.52 m/s的情况下,融合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不高于3.63和4.26 cm,比未融合喷雾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减小4.30 cm,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4.57 cm,有效喷施率不低于92.6%,验证了融合喷雾高度对靶喷雾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加,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和平均有效覆盖率下降。在作业速度不大于0.49 m/s时,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为93.5%,平均有效覆盖率为80.2%。较于连续喷雾方式,对靶喷雾节药率可达33.8%,可满足大田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对靶植保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83.
倒伏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前期通过辐射诱变‘湘辐糯1号’获得了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本研究分析了‘双辐矮糯’的茎节配置特点、基本农艺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辐矮糯’株高较‘湘辐糯1号’(133.13 cm)降低了24.88 cm,穗、第1节和第2节长度显著缩短,降幅分别达到18.10%、23.06%和19.13%,而第3、4、5节长度缩短程度不明显,表明其株高突变基因主要控制穗和高位茎节的伸长。‘双辐矮糯’的单株有效穗为10.4个,是‘湘辐糯1号’(5.2个)的2.04倍,其强分蘖能力确保了在每穗总粒数下降20.24%和千粒重下降7.51%情况下单株产量仍表现出25.26%的增长。品质分析发现,‘双辐矮糯’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指标及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食味品质指标与‘湘辐糯1号’无显著差异,说明‘双辐矮糯’株高的下降未对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遗传分析发现,48对SSR标记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间扩增出了完全一致的基因型,二者遗传背景相似度达到了100.00%,证实了‘双辐矮糯’是源于‘湘辐糯1号’的真实变异。利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构建了2个正反交F2群体,分析发现群体中半矮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理论分离比符合1∶3,表明半矮杆性状受一个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双辐矮糯’的株高表型和遗传特点,为深入挖掘其育种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在小麦生产中,倒伏对其产量影响较大。为达到控高及稳产的目的,选用3种常用的抗倒剂(25%矮壮丰、3%调环酸钙水乳剂、5%抗倒酯水乳剂)来探究其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 m L/667 m2)相比,在灌浆期(5月12日)前,其他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大都低于对照,而灌浆期后下降缓慢,光合作用时间延长;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株高都低于对照且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降至最低,且小麦的不同节间长度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得到控制,在最高浓度(60 m L/667 m2)处理下都降至最低;调环酸钙水乳剂仅对小麦的第3、第5节间有控长作用,而抗倒酯水乳剂对小麦的大部分节间都起到控长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有效穗数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达到最高,实粒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不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产量在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m L/667 m2)处理下最高;其次是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因此,综合考虑控高效果、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提高及稳产等多种因素,推荐在小麦的分蘖末期喷施60 m L/667 m2的5%抗倒酯水乳剂,能达到控高且不会明显降低其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粳稻品种苗期耐盐指标分析及品种耐盐力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水稻耐盐品种,以10个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分析评价1.5%NaCl水溶液对粳稻苗期各项耐盐指标的影响。耐盐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辽盐2号、辽粳9234、沈农9911、丰锦、辽盐糯的总体耐盐力较强;盐丰47、铁粳4号、沈农9816的总体耐盐力中等;一见钟情、松粳7号的总体耐盐力较低。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60头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被检仔猪血清运铁蛋白有2种基因型(Tf^AB和Tf^88),以TfBB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333和0.6667;TfA和Tf^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7和0.8333,以’畔为优势基因。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仔猪血清运铁蛋白存在多态性,且血清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了研究氮、磷、钾肥对红稗植株株高的影响.[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结果]氮、磷、钾肥对植株株高的影响为磷肥(X2)<钾肥(X3)<氮肥(X1).从提高红稗植株株高的角度出发,应将磷肥作为首要因素考虑.通过主效应分析,得到纯氮45.45 kg/hm^2、纯磷62.55 kg/hm^2、纯钾52.65 kg,/hm^2时,株高分别达到最大值,即(y)(x1,0,0)=83.34 cm,y(0.x2.0)=83.87cm,(y)(0,0,x3)=83.48 cm.[结论]当植株株高达到最高值时,氮、磷、钾肥的最佳组合分别为45.30、61.65、50.85 kg/hm^2.  相似文献   
89.
肖军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15-8918
[目的]研究滴灌下水肥耦合对北疆冬小麦生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确定北疆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施用量.[方法]供试作物为当地主栽小麦品种新冬8号.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2因素为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3个水平分别为2 700、3 600、4 500 m3/hm2,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为150、450、750 kg/hm2;对照为常规畦灌处理,灌水4次,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肥量为450 kg/hm2.[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为返青分蘖期至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后株高增长相对缓慢;拔节期水分增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冬小麦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滴灌冬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在生育期内呈正态曲线变化,随着小麦生育期推进LAI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孕穗期LAI最高;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也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LAI随着增大;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穗数、千粒重和质量影响较大,但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推广冬小麦滴灌技术和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利用大光斑激光雷达估测小兴安岭平均树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获取覆盖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GLAS第三激光器Laser3I数据,并用IDL和MATLAB对GLAS波形数据进行处理来提取树高,利用小兴安岭二类调查数据做精度检验,得到精度为92.67%。结果显示:大光斑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树高,可为林业生产及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