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4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843篇
林业   87篇
农学   712篇
基础科学   641篇
  868篇
综合类   3086篇
农作物   474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928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77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992.
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以及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判断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  相似文献   
993.
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温度范围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南方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对于该病害发病温度范围的测定有助于病害发生范围的区划和病害预防工作的进行。试验将多堆柄锈菌接种到供试玉米材料‘郑单958’上,置于不同温度下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观察发病情况,从而确定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以及发病最适温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为15~31℃,最适温度范围为24~27℃。  相似文献   
994.
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肃中部与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甘肃、陕南、青海及新疆等7个地区共369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9、Shannon信息指数为0.57,各地区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7个条锈菌群体中以天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其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2、Shannon信息指数为0.61。该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24%,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7.76%。表明甘肃中部及周边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甘肃中部、陇南及陕南3地的小麦条锈菌种群遗传相似度较高,菌源交流密切。  相似文献   
995.
鞘腐病发生程度与玉米倒伏及产量损失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深入探讨鞘腐病的发生对玉米倒伏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接种法测定了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及相关防御酶活性,以确定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并通过田间接种不同浓度的层出镰孢菌获得不同发病级别的玉米鞘腐病病株,于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利用YYD-1B数显植物茎秆强度检测仪测定每株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结果显示,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为开花期,郑单958和浚单20在此时期鞘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36%和40.22%;病情指数分别达42.73和19.58,均高于其它时期;玉米自交系OH43Ht1、郑58和杂交品种郑单958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均随着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郑58和郑单958的产量随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每公顷产量损失郑58从13.84%增加到29.53%、郑单958从3.99%增加到16.72%。表明玉米鞘腐病严重发生时能够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且对自交系的影响大于杂交品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6.
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标记基因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的标记基因型和遗传背景,利用7个与玉米抗南方锈病3个基因连锁的SSR标记鉴定了38份抗病玉米种质的标记基因型,并采用4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39份抗南方锈病的玉米自交系和6个标准测验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将38份抗病种质鉴定为17种标记基因型,表明可能存在多样的抗性基因组合方式;辽2204等9份种质仅扩增出齐319的标记基因型,沈136和W456仅扩增出W2D的标记基因型;种质LO932未扩增出与齐319、P25和W2D相同的标记,可能携带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相近遗传背景的抗性种质分属不同的标记基因型,表明抗病种质可能携带的抗南方锈病基因在育种选择中发生了分离。40对多态性SSR引物在45份自交系中共检测出11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88个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2~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649,变化范围为0.1258~0.69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39份抗病材料被划分到以标准测验种为代表的6个杂种优势亚群中,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这为在育种中合理利用抗源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开发适用于甜玉米抗性遗传的SSR标记,通过对高通量测序基因表达谱技术获取的热胁迫下粤甜13号雌穗发育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DNA数据库中开发SSR标记。结果表明,以玉米参考基因数据库获取的58个基因相应序列中,发现53个基因序列存在252个SSR位点,SSR检出率为4.8%,从中开发了251对SSR引物。合成了其中100对SSR引物经PCR及电泳检测,12对引物能在3个甜玉米材料中检测出较好的多态性,占被检测引物的12.0%,扩增带型清晰、稳定性好,这些SSR引物可应用于今后甜玉米抗逆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8.
府谷县耕地糜子种植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当地有限的耕地资源,维护和提高耕地生产力,采用府谷县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基于GIS技术平台,综合利用地统计学、特尔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结合"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府谷县糜子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对糜子种植而言,府谷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10g·kg-1),碱解氮含量中等(25~40 mg·kg-1),有效磷含量偏低(5~10 mg·kg-1),速效钾含量中等(70~100mg·kg-1)。研究区耕地糜子种植适宜性水平分异大,高度适宜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1.20%,适宜占28.99%,二者多沿河流阶地分布;勉强适宜占54.62%,遍布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占5.19%,呈点缀状分布于中部黄土丘陵区。增施碱解氮和有效磷,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注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旱保肥和供肥能力,进一步提高糜子种植适宜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9.
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CK处理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34%~97.97%、1.53%~44.36%;玉米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以及平均根系直径均大于CK处理,以12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秸秆集中深还田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玉米幼苗对不同强度风吹危害的逆境生理响应特征,2013年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CK)、9、15 m·s-1和18 m·s-1净风吹袭20 min下玉米幼苗丙二醛含量(MDA)、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风吹强度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生长量和地上生物量下降,其中18 m·s-1处理的株高和茎粗生长量及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下降4.48%、11.28%和13.23%;风吹胁迫下玉米幼苗丙二醛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膜透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15 m·s-1和18 m·s-1处理膜透性分别较CK增加84.36%和116.62%;随着风吹强度增强,SOD、POD和CAT活性均趋于增加,其中18 m·s-1处理分别较CK增加37.45%、94.65%和82.14%;随着风吹强度增强,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含量趋于下降,和CK相比,18 m·s-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1.48%,脯氨酸含量下降40.26%。结果表明,20 min风吹处理已对玉米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虽未导致玉米幼苗明显的膜脂过氧化,却使其细胞膜受损,SOD、POD和CAT在防止其膜脂过氧化过氧化过程中共同发挥了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可溶性糖起到了渗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