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篇
  66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根瘤菌肥。使用于豆科作物,一般用作拌种。每667m2用30~40g,加适量的水调均粘附于种子。要求随拌随播,忌干燥和阳光直晒。超过48小时应重新拌种。作物出苗后发现结瘤效果差时,可在幼苗附近浇泼对水的根瘤菌肥。如用经农药消毒的种子,应在根瘤菌拌前2~3周消毒。2.固氮菌剂。  相似文献   
3.
4.
5.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和根内(HP)最少,即:RP>RS>NRS≥HP;菌株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C2H4112.5~1147.9nmol/mL·h),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C2H4大于500nmol/mL·h只有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分属Azotobacter(3株)、Pseudomonas(3株)和Azospirillus(2株)3个属。相对于其它生境和植物,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给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低影响、高效益的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植物联合固氮菌的修复方法属生物修复中较为新型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来源、危害以及对传统修复技术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紫云英是一年生豆科作物,其根系共生的固氮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据测定,盛花期紫云英平均每667m^2每年可固氮5~8kg。  相似文献   
9.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大豆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在干旱、自然和充足三种水分及无肥、无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三种施肥方式条件下,根际士壤中氨氧化细菌、自生周氮菌和反硝化细菌三种不同生理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条件下自然降水使氨氧化细菌数量高于充足水和干旱处理,干旱使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高于自然降水和充足水,在自然降水条件不同施肥使功能性细菌发生变化,施肥促进三种功能菌的生长,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为显著反硝化细菌符处理数量相近,有机肥数量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