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40篇
基础科学   11篇
  76篇
综合类   727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徐香’猕猴桃0℃贮藏期间冷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果实24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然后将其置于0℃下贮藏90d,每隔10d取样测定冷害指数、冷害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分析1-MCP处理对猕猴桃冷藏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0.5μL/L的1-MCP处理显著延缓并减轻了猕猴桃冷害的发生,1-MCP处理的果实较对照晚20d发生冷害,0℃贮藏90d后的冷害率仅为对照的32.35%;贮藏10d后果实出现呼吸高峰,1-MCP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呼吸速率分别为7.25和7.98mg/(kg·h),果实的乙烯释放高峰则在贮藏60d时出现,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乙烯的释放,1-MCP处理和对照乙烯释放速率分别为0.016和0.048μL/(kg·h);1-MCP处理可以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MCP处理显著抑制果实贮藏后期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贮藏90d后,对照和1-MCP处理果实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603%和0.278%,腐烂率分别为10.3%和2.7%。【结论】0.5μL/L 1-MCP处理可以减轻‘徐香’猕猴桃果实冷藏冷害的发生,并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2.
以红阳、华优和徐香3种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 μL·L-1的1 甲基环丙烯(1 MCP)在20 ℃下处理果实24 h,然后将其在0 ℃下贮藏90 d,研究1 MCP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冷害的影响。结果表明,0.5 μL·L-1的1 MCP处理可以延缓和减轻美味猕猴桃徐香冷害的发生,但却加重中华猕猴桃红阳冷害的发生,而对中华猕猴桃华优冷害的影响不显著。0.5 μL·L-1的1 MCP处理降低徐香果实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抑制乙烯释放高峰值,却提高红阳MDA含量和乙烯释放峰值;同时1 MCP处理显著降低红阳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但对华优和徐香贮藏后期呼吸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长过程中的冷害、热害发生情况,对种植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和区划,以期科学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产。【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种植区1961—2012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农业气象资料及气象灾害和社会统计资料,以发育期为时间尺度,为早稻生长季综合灾害发生情况构建危险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脆弱性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暴露性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防灾减灾评价模型。依据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方法结合上述4要素构建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风险区划。【结果】用灾害指标值、发育期权重系数、灾种权重系数构建各发育期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南部和江西东南部危险度很低,冷害和热害都很少发生,是优良的双季早稻种植区。湖南、江西腹地危险度在0.3左右,是由于灌浆期热害较强导致危险度略高。湖北地区危险度东高西低,种植条件略差,其中阳新和蕲春分别受分蘖期冷害和孕穗期冷害的严重影响,危险度较高。浙江除分蘖期危险度低之外,其他各发育期的危险度都比其他省高,特别是灌浆期高温热害严重影响早稻产量,是双季早稻种植的高危险度区。以产量变异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东部、江西中南部、湖北种植区脆弱度较低,湖南宁乡、茶陵等地脆弱度较高,江西北部脆弱度最高,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年份当地产量波动较大。以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中东部和江西地区暴露度最高,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最高达85%,而浙江和湖北双季早稻种植区暴露度较低。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化肥施用量作为指标构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最高,湖南中部、湖北西部地区和江西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其他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都偏低。以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要素作为风险评价因子共同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西部、江西东北部、湖南中部、湖北东部基本为高风险区,湖南南部、江西东南部和浙江东部大致处于低风险区,其他地区为中等风险区。【结论】长江中下游4省分别需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双季早稻种植风险:浙江中西部调整播期,江西加大资金投入,湖南调整产业结构,湖北改善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54.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测出的不同贮藏温度(2、4和8℃)下各自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4和8℃)结合其对应的最佳热处理条件对贮藏期间黄瓜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该贮藏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冷害、硬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ASA和GSH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抑制冷害,而热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果实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抑制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上升,对黄瓜的褐变有显著抑制作用,延缓抗坏血酸的下降,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有利于调节活性氧系统的平衡。研究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黄瓜的热水处理条件为39.4℃、24.3 min时,可延缓黄瓜果实的衰老,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5.
冷害和冻害(含倒春寒),是指低温对油菜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而造成的危害,油菜叶片、根部、花、薹均可受害。越冬冻害是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上的主要灾害。对油菜生产而言,弄清楚冷害和冻害的发生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6.
孕穗期低温冷害主要表现为麦穗抽出后整穗或一段穗失绿发黄或变白,小穗生长发育停止。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水肥调控下小麦拔节后低温冷害对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水(越冬水、拔节水)和灌1水(越冬水)比不灌水平均穗粒数分别增加25.81%和19.89%;施用专用有机肥比不施平均穗粒数增加6.53%。  相似文献   
58.
在我国,低温冷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它具有大尺度性、综合性及地区差异性等特点。蔬菜生长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主要取决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条件等,另个一方面决定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在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中,温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各类蔬菜对于温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范围,即最高温、最低温和最适温。如  相似文献   
59.
长清县1994年小麦冻害情况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清县1994年小麦冻害情况及补救措施1993年入冬以来,由于突降雨雪,我县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全县受冻面积6万多亩,严重的2万亩。为此,我们于1994年就冻害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受冻小麦实施了补救措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冻害发生情况1993...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