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19篇
  57篇
综合类   798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72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紫菜种内原生质体的融合和融合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酶解法分离出野生型叶状体和红色突变体的坛紫菜原生质体以及条斑紫菜野生型叶状体的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PEG)法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当加入原生质体液内的PEG被稀释除去百,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形成许多杂合体,种内原生质体融合率坛紫菜为9.7%-12.4%,条斑紫菜为10%-11.5%。PEG分子量在1540-6000之间,随着分子量的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增高,原生质体融合体被挑出来进行单个培养,经过30天培养坛紫菜的一个杂合体(含一个红色原生质体和一个进驻生型原生质体)再生成一个呈红色和野生色的相嵌叶状体,鸸 个含两个红色原生质体的融合体再生成一个在基部和头部均长假根的叶状体,但来自这个再生体的原生质体只长成具有一个假根的叶状体,从原生质体融保体的再生体以及它们无性繁殖体的结果来看,坛紫菜的种内原生质体融合体可能只发生了细胞质融合,而真正的核融合并没有发生,培养15-20天,条斑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体先再生成细胞团,然后由细胞团释放出许胞子并萌发成正常野生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72.
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成功地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转入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B2菌株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连续转接6代的转化子,结果都可以观察到很强的红色荧光,表明DsRed基因在转化的B2菌株中能稳定遗传.通过PCR验证,也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已经转入到尖孢镰刀菌中.对香蕉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B2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3.
刘作喜  赵华 《中国食用菌》1999,18(5):6-7,12
用灭活的〔Flammulinasubnudus (Pr .)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与〔Flammulinavelutipes (Fr.)Sing〕双核菌株原生质体融合 ,在 2 2℃的条件下筛选得融合子。融合频率为 0× 10 -5~ 4 1× 10 -5。融合子与双亲有明显的拮抗性。融合子的菌丝体形态 ,氨基酸含量 ,子实体的形态 ,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测定都与双亲不同。  相似文献   
74.
灵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如酶类、渗透压稳定剂、pH、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研究表明,以D培养基、葡萄糖为渗透压稳定剂,酶液浓度为15%Lyw+02%Lys,pH45~55,培养菌龄为72~96h,酶解温度为20~25℃条件下,酶解60~90min,其破壁效果为最佳,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率都最高。  相似文献   
75.
实验得出适合膜片钳实验的耐盐木本植物中国沙棘子叶原生质体的游离条件,即取当天脱壳的子叶,放入渗透浓度为0.88 mol/L,pH为5.8,酶液的组分为10 g/LCellulase R-10、0.5 g/LPectolyase Y-23、1.5 g/LMacrozymeR-10、1 g/L Hemicellulase、1 g/L BSA、1 g/L PVP-40、2 mmol/L CaCl2、10 mmol/L Mes和5 mmol/L Vc的溶液中,在26℃、黑暗条件下,静置4 h。并且利用Multiclamp 700B放大器和Clampex 9.2软件,记录到了该原生质体质膜全细胞内向K 通道电流(-459.137 pA及-290.527 pA)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外向电流(8.036 pA)。这为沙棘属木本植物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其耐盐性机制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于清伟 《食用菌》2016,(2):18-19
对秀珍菇菌丝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培养5 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蜗牛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 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6.0,30℃酶解3.0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96×10~8个/m L。  相似文献   
77.
78.
79.
为了有助于全面了解和评价番木瓜完整植株对番木瓜环斑病毒(PRV)的抗、感病性机制,建立单细胞侵染模型是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首次建立了PRV-番木瓜原生质体实验体系;建立了检测 PRV的间接Dot-ELISA和检测PRV-RNA的 cDNA分子探针的方法和技术,并利用这2个检测技术对PRV在番木瓜原生质体中的行为动态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0.
番茄及其近缘野生种茎段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长远  吴定华 《园艺学报》2000,27(3):216-217
利用番茄茎段作为原生质体来源的外植仁,在适宜的培养基中,成功地获得了野生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栽培番茄‘粤农2号’(Lycopersicon esculentum ‘Yuenong No.2’)和番茄近缘里生种类番茄茄(Solanum lycoersicoides Dun.)的再生植株。3种材料的再生植侏移植到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植株性状与对照无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