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3篇
综合类   41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农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为农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在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把加强学生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2.
在分析社会实践在艺术类大学生培养中的德育功效的基础上,重点对构建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激励评价和培训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等方面提出了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大学精神中凝聚着大学的理想与宗旨,是大学时理念也即大学的指导思想的延展、深化和具体化。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精神教育,可通过“两课”教学、校园化建设等途径具体实施,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能在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指引和激励下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4.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正以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多元文化和多元世界,以其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甚至重新定位人们的社会价值。这无疑对教育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在捕捉这一全新高科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防止或减少其负面影响,是我们高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互联网络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传媒,是一柄“双刃剑”,在显示优越性的同时,副作用也显现出来了。首先,由于网上运行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且信息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哲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及内容和思维方式二个方面来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性。文章指出,实事求是”哲学理论是邓小平德育思想科学性的基础、邓小平德育思想具有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和辩证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56.
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职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学分制与弹性学制下的学生工作中,传统的班级的作用逐步降低,学生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今后要使社团要成为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考核方法要简便易行并注意学生"共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育要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渗透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现代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竟争意识,合作意识,环境意识,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58.
德育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二是德育主体中的主体队伍。高校德育主体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德育、以学校管理代替德育等误区。要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履行德育职责,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就离不开德育主体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的建设。德育主体对自身建设的关键是:在“德”字上树榜样;在“育”字上动心思;在“学识”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9.
德育的实践性与实践性德育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解构、探究,并进一步揭示了实践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认为:实践性是德育的最高和最后目的,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汲取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合理成分,实现由当代主导的认知性德育向实践性德育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60.
学校德育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中来,我们应"内外兼修",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