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80篇
农学   595篇
基础科学   55篇
  85篇
综合类   3259篇
农作物   83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索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的适宜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新冬20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有机肥替代20%氮肥(NMF1)、有机肥替代40%氮肥(NMF2)、有机替代60%氮肥(NMF3)等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比例对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疆超晚播冬小麦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适宜比例应为20%,相比单施化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NMF1)条件下,超晚播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7.21%和6.54%,氮、磷养分总吸收积累量分别提高9.88%和37.91%,氮、磷肥料偏生产力均提高了6.54%,同时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了9.23%,全氮含量提高了15.15%,碱解氮含量提高了21.69%,速效磷含量含量提高了28.16%。  相似文献   
102.
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籼粳分化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人们对于籼粳分化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李任华  徐才国 《作物学报》1998,24(5):564-576
本文利用两套材料,即来自一个籼/粳交(圭630/02428)的双单倍体(DH)系和另一组由多种类型的籼、粳组成的对照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水稻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两套测交F1群体的结果一致表明,亲本遗传分化程度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每穗结实粒数和结实率这两项体现育性的指标影响较大。当亲本遗传分化综合指数TDj值为20 ̄25时,育  相似文献   
104.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英  徐云碧 《作物学报》1999,25(4):451-457
对一个典型的籼/粳组合、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花药进行培养,所获二倍体花粉植株除约20%自然结实率为0外,其余植株的结实率在1%至正常结实之间,65%株系在75%以上,并稳定地传至自交后代。对130多个加倍单倍体(DH)多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培养可以克服籼/粳后代包括育性在内的各种性状长期分离不易  相似文献   
105.
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QTL的连锁关系和性状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籼粳分化程度与籼、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直接关系,籼粳分化度与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和密切连锁关系;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不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胶稠度和碱消值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单株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06.
目前.我国所育成的晚熟桃品种风味和品质虽然较好.但总体上看数量太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果大、色艳、硬肉、耐贮、抗性强等作为目标进行晚熟桃育种。1996年以北京‘晚红蜜’为母本,以地方品种‘八月鲜’和‘眉县冬桃’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当年获种子178粒,层积和催芽后播种在苗圃内。1997年获实生苗149株。9月在毛桃砧上嫁接。经过1999--2008年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107.
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苗期气温、降水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8、0.99和0.63,综合值0.85,适宜度高;分蘖期分别为0.99、0.51和0.54,综合值0.65,适宜度一般;拔节孕穗期分别为0.99、0.87和0.67,综合值0.83,适宜度较高;抽穗扬花期分别为0.70、0.99和0.56,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灌浆成熟期分别为0.60、0.98和0.57,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可见,信阳粳稻适当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总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8.
豫南“籼改粳”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豫南稻区"籼改粳"的基本情况和在理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高温、稻瘟病和纹枯病、三代三化螟危害是豫南粳稻产量低、品质差的三大障碍因子,而播期早是产生障碍的根源,推迟粳稻播期是"籼改粳"的关键技术;豫南"籼稻-小麦"轮作存在制度缺陷,推迟粳稻播期可以得到修复,因秧龄过长而减产、机插秧以及抛秧难以利用等问题得到解决;增产提质、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是"籼改粳"的必然选择;"东粳西移"是解决豫南粳稻品种利用的有效途径;机插秧、抛秧有利于实现粳稻推迟播种,而"泥质法"育秧解决了高温条件下育秧的问题,提高了机插秧、抛秧的秧苗素质;粳稻晚播稻瘟病、纹枯病和三化螟已不再是豫南"籼改粳"的毁灭性病虫害,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蓟马、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水稻两段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高产稳产生长发育规律,分别从群体、形态和机能构建三个方面进行栽培设计,按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进行定向培育的一种栽培方法,不仅高产稳产,而且减肥减药。  相似文献   
109.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0.
 ‘磨山雄3号’是从野生美味猕猴桃资源中选育而成的晚花雄性新品种。树势强旺,萌芽率57%,成花容易,花枝率95%。花白色,花量大,花冠直径41 mm,花瓣8 ~ 10片,花丝168枚,花药纵径、横径分别为1.9和1.0 mm,花粉萌发率为73% ~ 82%。在武汉地区4月底至5月初开花,花期12 ~ 13 d,能与目前主栽品种‘金魁’、‘海沃德’、‘米良1号’等20余个晚花雌性品种的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