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68篇
  421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261篇
畜牧兽医   548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9,(7):66-67
云南读者郑则均问:瘦牛复壮有什么方法?`` 答:有以下6种方法.`` 一、每天将100克蜂蜜拌在精料中让瘦牛采食,每头牛连喂10天,就能够收到明显效果.`` 二、每天用小米1千克,绿豆100克熬成粥喂牛,不到半个月牛就能上膘.  相似文献   
12.
13.
杨翠平 《北方牧业》2005,(10):20-20
<正> 当牛采食过量尿素后,因尿素分解成氨的速度大于氨被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过量的氮进入血液、肝脏,使血氨浓度增高而侵害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尿素中毒。一、临床症状当牛发生中毒时,反刍停止,瘤胃迅速胀大,全身肌肉颤抖,不安,四肢痉挛,呻吟,喘气,呼吸困难,出汗,唾液分泌增多,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严重的突然倒地,瞳孔散大,很快死亡。二、治疗方法一旦发现有中毒表  相似文献   
14.
15.
组氨醇脱氢酶(HDH)是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最后两步反应的催化酶。对组氨醇脱氢酶的结构、催化机理、组氨醇脱氢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3-氨甲基吡啶和2-氯-5-氨甲基吡啶为原料先与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反应得到中间体2a和2b,不经分离,直接与脂肪胺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开环类吡虫啉结构化合物3.所有目标化合物(包括2a和2b)均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并对其构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谷氨酰胺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饲料中的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 ,采用Spherisorb ,C1 8色谱柱 ,OPA衍生 ,荧光检测器检测。实验证实 ,这是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和精密度较好的测定方法 ,可用于饲料中游离谷氨酰胺和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