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68篇
  421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261篇
畜牧兽医   548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不同燕麦品种的瘤胃降解及发酵特性,采集10个燕麦品种(青海444、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引2号、加燕2号、青海甜燕麦、骏马、莫妮卡、青莜3号)抽穗期全株样品,首先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其营养价值,然后选用3只体重接近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并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法对选取的牧草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6、24、48、72 h的干物质降解率和48 h的产气量,以及发酵24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燕麦牧草营养成分中,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营养成分含量范围:粗蛋白9.23%~13.69%、粗灰分7.30%~8.31%、NDF 47.46%~54.04%、ADF 24.52%~31.03%、半纤维素21.44%~26.64%、淀粉3.43%~4.27%、总能14.59~15.05 MJ/kg;加燕2号、青引1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体外发酵参数差异亦存在显著差异,青海444的...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研究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母牛繁殖性能、血清指标及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体重、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后期安格斯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母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30 g/(头·d)的N-氨甲酰谷氨酸,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母牛分娩后,试验3组母牛血清葡萄糖(GLU)和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3组母牛血清精氨酸(Ar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母牛血清中黄体酮(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母牛血清雌二醇(E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牛配种前,试验2组、3组母牛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母牛血清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母牛血清Arg及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血清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3.
厌氧生物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瀚  王凯军  倪文  陈树祥 《中国沼气》2004,22(4):18-21,31
在原有脱碳技术基础上,废水厌氧处理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不断拓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发展,从理论和工艺两个方面,综述了厌氧生物脱硫、生物制氢、厌氧氨氧化、厌氧反硝化的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44.
以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有渍害威胁的排水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上边界土壤氮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和作物吸氮规律,并用于土壤中水氮迁移转化数学模型中的上边界条件和氮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45.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废水脱氮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全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处理低碳氮比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节省氧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对该工艺在消化污泥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废水脱氮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科学养鱼》2006,(7):73-73
问: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氨、硫化氢、pH值过高的危害及处理办法 答: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潘眭碳、吸附剂、腐殖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活水宝,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47.
在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Sulfate-Reduc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SRAO)脱氮工艺的基础上,探究了SO42-浓度在100 mg/L的条件下,控制NH4+的投加量在不同N/S(NH4+-N/SO42-)浓度比下ASBR(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及其脱氮性能。N/S从1.0增大到3.0时,ASBR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从78.5%增加到94.4%,但体系内SAD(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菌的丰度及活性未受到明显抑制,SRAO作用和ANAMMOX(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作用始终是ASBR脱氮的主要途径。当N/S的浓度比由3增至4时,ASBR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由94.4%下降为69.2%。这表明随着N/S的增大,体系内ANAMMOX菌和SRAO菌活性的降低,抑制了体系脱氮性能。这时SAD菌的丰度及活性略有增加。硫的去除率随N/S比的变化趋势和总氮的去除规律类似,在N/S=3时达到最大74.2%。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说明不同N/S下的脱氮微生物优势菌群会不断变化,改变体系脱氮除硫性能。  相似文献   
48.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江苏设施菜地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增效减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氮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控释氮肥在该地区集约化蔬菜上应用后的减量、增效和减排潜力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连续三季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氮100%N(N1)、常规施尿素氮70%N(N2)、基肥一次性施氮70%N(N3,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基肥和一次追肥70%N(N4,基肥氮为控释氮,追肥氮全部为尿素氮,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研究其对集约化花椰菜和番茄产量、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1、N2和N4相比,N3处理的产量和利润每季均为最高,花椰菜和番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6.4 t·hm~(-2)和87.0 t·hm~(-2),利润分别达到12.0万元·hm~(-2)和12.2万元·hm~(-2),氨挥发量最低,仅为4.4 kg N·hm~(-2)和9.3 kg N·hm~(-2),三季蔬菜种植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最低。与N1处理相比,N3处理可使花椰菜和番茄分别平均增产3.7%和21.3%,分别增收10.7%和40.3%,并分别平均减少64.0%和46.9%氨挥发。基于此,在江苏设施蔬菜种植上,与常规(N1)相比,控释氮肥与尿素7∶3混合一次性基施,可减氮30%且增效减排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