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424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674篇
植物保护   2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冯恒林 《落叶果树》2021,53(2):73-74
引起梨树早期落叶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轮纹病、疫腐病、黑星病等。这些叶部病害多发生于7月初至8月底。使梨树比正常落叶提前2~3个月,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造成梨树减产和经济损失(图1)。笔者对梨早期落叶病对梨树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的危害进行分析,为果农进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图1早期落叶病造成的梨树落叶状1早期落叶对梨树的危害一是影响梨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82.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分析果生刺盘孢效应子,并验证其功能,为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茶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果生刺盘孢非侵染期(分生孢子)和侵染时期(油茶叶片病斑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BUSCA、Target P、big-PI Predictor和GO、KEGG、PHI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子,再利用qRT-PCR技术对效应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克隆候选效应子全长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相应基因功能。【结果】1)转录组结果数据显示,侵染时期相对于非侵染时期有7 850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45个为经典分泌蛋白,占总数的4.39%。经典分泌蛋白氨基酸长度在各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而符合效应子筛选条件(300 aa)的蛋白约占经典分泌蛋白总数的36%,数量相对较少。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8~20 aa(占48.7%),信号肽切割位点以SPase Ⅰ型为主(占88.41%)。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64条Pathway信息,多为真菌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的通路。PHI致病菌数据库同源比对结果表明,在经典分泌蛋白中含有80条与真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个已知效应子。以氨基酸长度300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为筛选条件,并过滤已经注释过功能的蛋白后,在果生刺盘孢中筛选出17个候选效应子。2)随机抽样选取9个候选效应子做q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结果相符。3)克隆出4个候选效应子,并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出4个候选效应子均能引起植物细胞坏死。【结论】果生刺盘孢在侵染油茶时期有多个效应子表达,而在分生孢子时期此类蛋白多为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这验证了效应子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3.
本文主要介绍了泡桐三种主要病害炭疽病、黑痘病、丛枝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4.
套袋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谢花后到套袋前要喷4次药。第1次药,谢花后7~10d(约5月10~15日),防治斑点落叶病、轮纹烂果病、炭疽病、苦痘病、叶螨;第2次药,上次喷药后10d左右(约5月20~25日),防治轮纹烂果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苦痘病、康氏粉蚧、蚜虫;第3次药,上次药后10d左右(约  相似文献   
85.
莲雾炭疽病是国内外莲雾种植区的常年流行病及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但不同地区的病原菌种可能不同.该研究主要描述云南省南部发生的莲雾炭疽病症状,分离纯化病原菌并鉴定其种类.经观察,此莲雾炭疽病的典型病斑为椭圆或不规则形,中央区灰白色,周围褐色,最外围有一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扩展形成不规则大斑或枯斑;病害侵染果实引起腐烂变质.通过分离培养和纯化获得7个真菌菌株,柯赫氏致病性试验表明从西双版纳和普洱两地样品中获得的LWTJ2和LB4为致病菌株.两菌株形态特征相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的菌落为圆形,白色或淡黄白色,边缘光滑齐整,表面呈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后期菌落颜色稍加深,中央区灰黑色并产生大量蛋橙色分生孢子团;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菌丝透明,分隔,呈锐角或近直角分枝;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两端盾圆,大小为9.8~18.0(平均13.9±2.1)μm×4.5~6.0(平均5.5±1.0)μm;未观察到病菌的有性型.采用ITS1/ITS4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两菌株的rDNA-ITS序列均为545 bp(GenBank登录号为OL963924和OL413460)....  相似文献   
86.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7.
<正>苹果烂果病主要包括有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疫腐病、黑腐病、褐腐病等,均能致好果变为残次果,影响产量和降低果园效益。苹果烂果病病菌一般在幼果期(5~7月份)侵染果实,后呈潜伏状态,秋季近成熟期(8~9月份)形成病状,随后不几天出现病果。尤其在后期多雨时节,温湿度条件具备情况下极易暴发。因而,每一果农从现在起,必须认真全面做好保果促优增收工作。  相似文献   
88.
为明确百日草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叶进行病原物分离并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确定菌株的致病性后,结合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炭疽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获得肌动蛋白基因(actin gene,ACT)、几丁质合酶基因(chitin synthase A gene,CHS)、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  相似文献   
89.
[目的]精准防治油茶炭疽病,为开发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剂,获取更加高效、安全的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L13、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 F10为供试拮抗菌,研究其发酵滤液对5...  相似文献   
90.
樟树炭疽病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树炭疽病在苗木和幼树上常有发生,危害较重。该病不但危害叶片,也危害枝干和果实。幼苗和幼树多从顶梢逐渐干枯至树干基部。严重的整株死亡。作者于2004~2006年对此病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筛选出了2-3种有效杀菌剂,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