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4篇
  8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以甜菜夜蛾二龄幼虫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两种毒株采用生物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对AcNPV两毒株杀虫毒力及杀虫速率的分析表明:以甜菜夜蛾活体增殖的ACNPVA株(LD(50)=131.8PIB/头)比用草地贪夜蛾细胞株(Sf9)增殖的AcNPVB株(LD(50)=1696.8PIB/头)毒力要高10倍,而毒杀速率,也以AcNPVA株(LT(50)=4.46d)比AcNPVB株(LT(50)=6.57d)快1.5倍。  相似文献   
62.
采用药膜法对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进行生物测定,从5种杀虫剂对两种书虱的LC50可以看出,嗜卷书虱对两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较嗜虫书虱敏感,嗜虫书虱对丁硫克百威较为敏感,而对有机磷类药剂的作用两种书虱的敏感性相似.两种书虱体内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的活力比较结果表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体内ACP的比活力为分别14μmol/mg·30 min和2.2 μmol/mg·30 min,ALP的比活力分别为0.092μmol/mg·30 min和0.046μmol/mg·30 min.经方差分析,两种书虱ACP和ALP的比活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书虱ACP的Vmax值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ALP的Km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体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磷酸酯酶的作用各不相同,个别药剂在低浓度下表现诱导作用,说明磷酸酯酶在不同外源毒物的解毒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3.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感染2龄和3龄小菜蛾幼虫,测得LC50分别为2.01×105和2.82×107PIBs/lml,相同浓度的病毒感染小菜蛾,致死率与幼虫虫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4.
罗汉松抗白蚁成份的提取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防治白蚁。对罗汉松中的抗白蚁生物活性成份进行了提取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利用乙醇、乙醚、丙酮及水等溶剂对罗汉松木粉进行提取及分离后得到了两组化学组分(E6.E7).它们对家白蚁都有较好的毒害作用.14d内对白蚁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0.3%。  相似文献   
65.
蝎体内产生一系列毒素蛋白,ANEPⅢ是其中一种。试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ANEPⅢ,将质粒pNJUTRXA-ANEPⅢ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目标蛋白ANEPⅢ,并用Tricine-SDS-PAGE电泳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得到8000 kD目的蛋白。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将pPIC9K-ANEPⅢ转入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中,筛选得到一株耐受2.0 mg/mL G418表型为His+Mut+的菌株。经0.5%的甲醇诱导,取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上清液进行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确认7800 kD毒性目的蛋白已经获得分泌表达,在诱导72 h时表达量最高。对ANEPⅢ基因的原核与真核表达产物进行提取、初步纯化后进行了抗虫试验。结果表明,原核表达产物没有显示出生物活性,真核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浓度为1 mg/mL的真核表达产物,喂食舞毒蛾2龄幼虫5 d后,校正死亡率达37.9%,幼虫食叶量下降50%。黄粉虫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喂食1 mg/mL的真核表达产物5 d后,黄粉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20%。  相似文献   
66.
为明确新疆棉田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检测了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试药剂对田旋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田旋花对不同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24%乙氧氟草醚EC的敏感性最高,对96%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的敏感性次之,对12.5%恶草酮EC敏感性最低。供试土壤处理剂的各处理对棉田田旋花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安全。50%扑草净WP对田旋花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24%乙氧氟草醚EC。  相似文献   
67.
巨大芽胞杆菌E-1菌株对土壤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对氯嘧磺隆敏感的原理,测定巨大芽胞杆菌E-1对土壤氯嘧磺隆残留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降解菌用量为300 mL菌液/kg土时,对玉米根长的修复率为18.31%~62.48%;降解菌用量30 mL菌液/kg土时的修复率为11.78%~49.72%;降解菌用量3 mL菌液/kg土时,施用降解菌的处理与不施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8.
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除杀虫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豆大蓟马各虫态的毒力较低外,其他药剂均对豆大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若虫的毒力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成虫,且对成虫的毒力又以对雄成虫的毒力大于雌成虫。综合来看,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噻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啉等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较大,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作物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种群对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了解二斑叶螨对药剂敏感性与体内4种解毒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玻片浸渍法(slide-dip method)检测北京房山、怀柔、昌平、延庆和平谷5个地区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对单头叶螨的CYT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抗性突变位点;并采用酶标仪微量板法,检测二斑叶螨体内与抗性相关的多功能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结果】5个田间种群对联苯肼酯最敏感,其LC50分别为2.4880、6.4693、6.2398、0.7882和14.7783 mg•L-1。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其LC50分别为22.4712、35.4431、14.5260、15.4904和14.0023 mg•L-1。对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非常低,螺螨酯的LC50分别为49.6833、81.8826、72.9609、204.4609和1 433.5137 mg•L-1,哒螨灵的LC50分别为202.6902、806.8324、375.3518、188.3234和2 310.9040 mg•L-1。延庆地区二斑叶螨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其活力分别为14.9508 U/(mg protein)、0.2271 μmol•mg-1 protein•30 min-1和58.2962 U/(mg protein)。怀柔地区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其活力为1.4272 μmol•mg-1 protein•30 min-1。联苯肼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采用PCR技术对5个地区的288个二斑叶螨个体进行CYTB基因检测后,仅发现怀柔地区的一个个体CYTB基因第126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第一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导致氨基酸由G突变为S,其余地区均无突变,这与生物测定方法中各地区对联苯肼酯较敏感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对联苯肼酯敏感性最高,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次之,对螺螨酯和哒螨灵敏感性非常低;二斑叶螨对4种杀螨剂的敏感性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之间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通过检测到的基因突变个体,说明怀柔地区二斑叶螨种群中存在着对联苯肼酯产生高抗性风险的个体。PCR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种群抗性发展程度。基于以上结果,在农业防治二斑叶螨中应降低联苯肼酯使用频率,交替使用阿维菌素,避免使用螺螨酯,停止使用哒螨灵,以延缓和降低二斑叶螨产生抗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70.
木薯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供体,萝卜(Raphanus sativus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菜心(Brassi cacampestds L.)、生菜(Lactuca Satlva L.)、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受体,采用生测检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木薯新鲜叶片和枯萎叶片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的水浸提液除了浓度为0.0125g·mL^-1时对菜心幼苗的苗高有促进作用以外,其他浓度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都呈现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木薯枯叶的水浸提液对受体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表现为高抑低促作用,但促进作用并非随溶液浓度减小而增加,而是在某个浓度表现出最佳促进效应。木薯鲜叶水浸提液对各受体植物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出的抑制效果要明显强于木薯枯叶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