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67篇
基础科学   306篇
  315篇
综合类   2298篇
农作物   7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籽粒收获是我国玉米收获发展方向,但黄淮海地区高含水率夏玉米脱粒收获时籽粒破碎率、损失率和含杂率高。为推动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进程,研制一种智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设计一种低损摘穗与秸秆处理一体化割台,通过摘穗板间隙、拉茎辊转速、割台高度等主要参数调整,实现割台高效低损摘穗;设计一种适于高含水率玉米的纵轴流脱粒滚筒结构,通过优化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顶盖结构,调整脱粒系统工作参数,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开发玉米收获机精准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导航定位、基准行自动引导作业、割台高度自动仿形、关键部件转速实时监测、故障报警等技术。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0.73 hm~2/h,总损失率1.32%,籽粒破碎率4.47%,籽粒含杂率2.1%,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籽粒损失传感器普遍存在适应性差、价格高等问题,在国内首次提出PVDF型籽粒损失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研究PVDF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现状,讨论了PVDF在籽粒损失传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实验室制作工艺的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在实验室中利用PVDF 压电薄膜制作籽粒损失传感器的主要过程,为进一步设计、制作经济、实用的籽粒损失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不同类型小黑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差异,以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饲用型品种东农5305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三种类型小黑麦主要生育阶段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太阳直射辐射透过率、消光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的特点。结果表明,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的消光系数小,生育后期叶倾角过大,出现漏光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冠层结构造成太阳辐射的浪费,使籽粒产量形成受到限制;饲用型品种东农5303的平均叶倾角在营养生长阶段最大,孕穗期降低,营养生长阶段较合理的冠层结构成为其较高叶面积指数形成的基础;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和直接辐射透过率均小,消光系数大,冠层结构合理,对光的截获能力强,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4.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相似文献   
105.
普通菜豆籽粒大小与形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庆河  王兰芬  武晶  王述民 《作物学报》2017,43(8):1149-1160
普通菜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其籽粒大小和形状与产量及外观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来自安第斯基因库的大粒品种龙270709和来自中美基因库的小粒品种F5910配置杂交组合,获得的F2分离群体分别在哈尔滨大田与北京昌平温室种植,对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长厚比6个籽粒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5个衡量籽粒大小和形状的性状均显著正相关。利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方法的Ici Mapping 4.1进行QTL定位,哈尔滨环境下定位到38个与百粒重、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介于2.39%~17.37%之间,分布在除第1染色体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北京昌平环境下定位到21个上述性状的QTL,表型贡献率介于5.92%~22.53%之间,分布在第1、第3、第6、第7、第8、第9和第11染色体上。其中,百粒重QTLSW7与SW7’,SW6.1与SW6’,粒长QTLSL6.1与SL6.1’,粒厚QTLSH11与SH11’在2个环境下的标记区间重叠或者重合,SW7、SW6.1、SL6.1、SW6’和SL6.1’的表型贡献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06.
以陕西临潼"净皮甜"鲜食石榴籽粒为试材,采用不同厚度(0.02、0.03、0.04、0.05 mm)PE保鲜膜对石榴籽粒进行包装,在(4±1)℃条件下贮藏,定期对包装袋内气体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花色苷、细胞膜透性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厚度PE膜对石榴籽粒保鲜效果及感官品质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包装膜对石榴籽粒的颜色及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厚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并可较好地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酚含量,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相对电导率的增加,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其中,0.05 mm厚的PE包装袋对石榴籽粒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视觉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生产领域,包括制造行业、文档分析、医疗诊断及农业品质检测等。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出一种玉米品质自动检测分析方法,即玉米籽粒实时分析系统,具有客观、高效、准确的优势,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模式下主观、低效、误差大等问题。最后,设计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线扫描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玉米籽粒考种装置。  相似文献   
108.
5TYS280玉米脱粒清选试验台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夏播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其生长期短、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直接脱粒收获易造成籽粒破碎,脱净率与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之间的矛盾,作业质量较难保证。目前,针对高含水率玉米脱粒清选装置的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均较少,因此设计开发了一种玉米脱粒清选试验台。其主要由机架、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输送装置、电机控制及转速数据采集系统等部件组成。以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调整滚筒转速、滚筒倾角、凹板间隙、筛网倾角、曲轴转速及风机转速等关键因素水平,进行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及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高含水率玉米脱粒清选装置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玉米籽粒收获机脱粒清选部件设计、改进及参数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济宁市兖州区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淑秋 《南方农机》2017,(14):59-60
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稳固,区农机推广站与省农机推广站于2016年在兖州区联合实施了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推广应用验证项目,取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延长,灌浆进程延长,千粒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