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8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远红外特有的光热效应以及光萎凋在茶叶加工中的优越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深入分析不同时长和强度的远红外光萎凋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红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叶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远红外光强度的上升而上升,随远红外光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变化趋势与PPO相似,两者活性均以15 W/m 2远红外光处理3 h的萎凋叶最高且较对照分别提升14.4%和23.5%;此条件处理后的红茶与对照相比氨基酸含量提高8.4%,茶多酚总量下降14.3%,茶黄素含量提高20.5%,茶红素含量提高11.9%,同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实验优化了红茶加工中远红外辐射萎凋的工艺参数,可为远红外辐射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用高效相色谱(HPLC)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耦联分析了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TF.).分离并检出了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和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3,3′DG)4种茶黄素类化合物.并讨论了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TR_5)分光光度测定的适宜波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3.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34.
云南红碎茶制造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茶叶贸易中90%以上为红茶,其中又以红碎茶为主。我国为了出口创汇,于1957年开始试制红碎茶,1964年试行出口、红碎茶曾一度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增长点。但我国传统制法的红碎茶茶黄素含量在0.7%以下,很少达到1%,只相当于国际上的中、下档茶水平,竞争力不强。因此,自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红茶出口逐年减少,到2000年,我国出口红茶29450t,出口均价1.22美元/kg,仅占世界红茶出口总量的2.6%,价格只有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35.
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5 0年来 ,人们致力于红茶发酵中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茶色素的研究 ,认为这是制茶发酵中形成茶叶品质的主体生化变化。形成的茶色素 (TFs和TR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现以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原料 [1~ 4]。此外红茶色素还在食品着色剂、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述 ,旨在为茶色素的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Bokuchava等 [6] (1 95 1 )指出 ,作为制茶…  相似文献   
36.
茶色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茶色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组和低中高剂量茶色素干预组。高脂组和茶色素干预组以高脂饲料饲喂8周诱发肥胖致胰岛素抵抗模型,茶色素干预组再给予0.1、0.2g/(kgbw·d)和0.4g/(kgbw·d)剂量茶色素灌胃8周,实验结束后采血测定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水平,同时测定血糖、血胰岛素、血FFA及血痩素。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空腹胰岛素、痩素和FFA明显升高(P<0.05),而红细胞高亲和力受体数目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组相比,中高剂量茶色素干预组空腹胰岛素、痩素和FFA明显降低(P<0.05),而红细胞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升高(P<0.05)。说明茶色素干预可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数目,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痩素和FFA水平间接提高受体数目或直接作用于受体基因调节元件有关  相似文献   
37.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1;r=-0.864,p〈0.005),而与茶褐素(TB)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6,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βg/100βml,酶源物浓度为28βg/100β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β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β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相似文献   
40.
Theaflavin(TF) was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black broken tea. The purified TF possessed an absorption peak at the 363nm wavelength, and the solutions of TF remained s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3-6, below 80℃ within 60 minutes, as well as in 1%-4% Vc and 0.05-0.5mmol/L Na2SO3 solutions. Fading occurred in 0.05mol/L H2O2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