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以野生荠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赤霉素)、6-BA(6-苄基嘌呤)和低温处理均能有效的解除荠菜陈种子的休眠,6-BA的处理效果优于G氏,但单独使用GA3或6-BA对荠菜新种子的解除休眠不起作用。低温能解除荠莱新种子的休眠(平均发芽率84.07%)。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荠菜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2.
周向军  高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297-17298
[目的]为荠菜多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荠菜还原糖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0.5~1.5ml的范围内,吸光度随着DN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NS的用量大于1.5m1时,吸光度基本不变。在4~6min内,吸光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6min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在70~90℃内,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反应温度超过90℃后,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趋于稳定。放置2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的荠菜还原糖含量为1.002%,总糖含量为7.3393%,多糖含量为6.3373%。[结论]该试验确定的DNS比色法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10nm,最佳DNS用量为1.5ml,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6min,最佳放置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103.
Cr~(3+)胁迫对荠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r3+对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varsativa)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浓度Cr3+(5~15mg·L-1)胁迫时,荠菜叶中的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表现出低浓度Cr3+能刺激叶绿素的合成、而高浓度Cr3+(25~45 mg·L-1)胁迫则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这也表明随Cr3+浓度增大对叶绿素伤害也增大.植株在受到Cr3+胁迫时,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受到影响,呈现出一定地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r3+浓度分别在5 mg·L-1和15 mg·L-1时,POD和SOD、CAT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而后随Cr3+浓度增加则各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 (CCT) 突变为丝氨酸 (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油菜砧木对荠菜嫁接后代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嫁接对富集植物后代镉积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油菜作为砧木对荠菜嫁接后代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高浓度镉处理、低浓度镉处理及小区试验条件下,荠菜根系镉含量及根系富集系数大小顺序均为:未嫁接自苗嫁接后代油菜砧木嫁接后代,而荠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系镉积累量、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和镉积累总量的大小顺序为:油菜砧木嫁接后代自苗嫁接后代未嫁接。在高浓度镉处理、低浓度镉处理和小区试验条件下,油菜砧木嫁接后代的荠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较未嫁接分别提高了145.41%,98.27%,99.51%,镉积累总量较未嫁接分别提高了110.93%,82.90%,93.89%。在小区试验条件下,油菜砧木嫁接后代的荠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和镉积累总量分别为1 103.87,1 210.54μg/m2。因此,以油菜作为砧木嫁接荠菜能明显提高其后代对镉的积累,可在植物修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荠菜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玉米秸秆对小麦田优势杂草荠菜的化感潜力,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根部、茎叶部、雄穗部)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6.25、12.50、25.00、50.00和100.00 mg/mL)对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根部、茎叶部和雄穗部水浸提液对荠菜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根部、茎叶部、雄穗部水浸提液处理浓度为100.00 mg/mL 时荠菜种子发芽率分别为0.0%、0.0%和10.0%,发芽指数分别为0.00、0.00和0.74。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荠菜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根部与茎叶部水浸提液对荠菜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相似,即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对荠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雄穗部水浸提液在浓度为100.00 mg/mL处理下显著抑制荠菜幼苗的生长,而当水浸提液浓度<100.00 mg/mL时,随着浓度的降低,对荠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7.
冯国民 《湖南农业》2007,(10):15-15
白菜、油菜、萝卜、甘蓝和荠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田 播种前每667平方米用氟乐灵纯药37克~80克对水喷洒菜地,耙地拌土后播种.  相似文献   
108.
一、品种选择野生荠菜品种类型较多,可供选择的栽培品种主要有:1.板叶荠菜又名大叶荠菜、粗叶头等。植株较矮小,塌地生长。叶浅绿色,遇低温时叶色转深,叶片大而厚,叶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在传统冰淇淋的基础上加入荠菜汁混合而成的荠菜冰淇淋的技术工艺,该产品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具有保健功能,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相似文献   
110.
荠菜 哺乳母猪与仔猪共同采食,有很好的防治仔猪白痢作用。饲喂不易受胎的母马、母驴,可促进发情、受胎。另外.对乳糜尿患畜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