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574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339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炭疽病、缩果病、褐斑病是为害枣树果实的三种主要病害。发生严重时,急剧降低枣果品质,还会导致减产乃至绝产。1 枣炭疽病 俗称“烧茄子”病。果实染病后,果肩部初变淡黄色,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连片后呈红褐色,使果实早落,果核变黑。病果味苦,重者晒干后仅剩果核和丝状物连接果皮,无法食  相似文献   
982.
郑科 《北方果树》2018,(5):35-36
苹果褐斑病是导致早期落叶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年来,褐斑病在运城地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危害。2016年,春、夏、秋三季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温度高,褐斑病发生比较严重;2017年褐斑病基数高,加之后期雨水多,温度高,褐斑病中度发生;今年前期降雨多,持续时间长,又遇高温,褐斑病发生较往年早且面积大。  相似文献   
983.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烟台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褐斑病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其症状变化大,诊断特征是病斑中央的褐色小亮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苹果褐斑病病原菌主要随病叶在地面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随雨水传播,传播距离近,初侵染主要发生在树冠下部的叶片上。病原菌的最适侵染温度为20~25℃。降雨是苹果褐斑病流行的主导因素,雨量超过2mm,使叶面结露超过7小时的降雨可导致病原菌侵染,叶片发病,降雨持续时间越长,侵染量越大。5月是病原菌的初侵染期,6月是病原菌的快速累积期,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7—8月是病害的高发期。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有较好的内吸治疗效果,波尔多液是较为理想的保护剂。冬春季节清除落叶,发病初期剪除病枝以及发病期的药剂防治是防治苹果褐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84.
褐斑病是造成富士苹果大面积早期落叶的主要侵染性病害,2003~2007年间,我县有4个年份大发生.发病重的果园,落叶率高达85 %以上,个别果园9月上中旬叶片即全部落光,仅剩顶梢和树冠外围新梢头上几片嫩叶.  相似文献   
985.
已报道的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有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和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两种。在云南省不同蚕区选择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分离病原菌株,以待测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各菌株的r DNA-ITS序列。对菌株PCR产物测序后比对Gen Bank数据库中已提交桑褐斑病病原菌的r 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5.2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云南省不同蚕区感病桑树分离的桑褐斑病病原菌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桑褐斑壳丰孢P.maculans的r DNA-ITS序列(登录号:GU214670.1)、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Fckl.)Wolf]r DNA-ITS序列(登录号:AB435069.1)的遗传距离很近,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聚为同一分支,其中编号BS、DY、ML、QJ的菌株与来自印度的桑球腔菌的序列相似度达到100%。由此认为,引起云南蚕区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有性态为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  相似文献   
986.
苹果褐斑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受病原侵染后,病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往往发生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与植物病害尤其是品种抗病性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7.
璎珞椰子上3种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璎珞椰子是园林和庭院绿化和观赏的优良树种.在厦门园林植物园璎珞椰子生长期间叶片上常出现不同类型的病斑,严重影响璎珞椰树生长和观赏价值.为有效防治该病对其进行了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  相似文献   
988.
叶建仁  黄素红 《林业科学》1994,30(5):430-436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健康针叶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与针叶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测定的13个无性系和单株中,4个易感株的酶活性较低,9个抗病无性系中除个别酶活性与易感株相近外,其余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都明显比易感株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株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在总体水平上,抗病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也比易感株略高。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液处理后,无论是抗病针叶还是易感针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5—1倍,但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用毒素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89.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CAMK)作为钙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为研究对象,利用反转录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pmcamk的序列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pmcamk在桑褐斑壳丰孢菌侵染宿主后不同时期以及其分生孢子在水中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期深入了解桑褐斑壳丰孢菌Ca2+信号转导途径与孢子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camk的cDNA序列全长为1 422 bp,由1 221 bp的开放阅读框和201 bp的3′非翻译区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MK713976。pmcamk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0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5.5 kD,等电点为6.2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桑褐斑壳丰孢菌与小麦叶枯病菌的CAMK同源性最高,属于CAMKⅠ类群并且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在桑褐斑壳丰孢菌...  相似文献   
990.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县(市)之一,青椒是无公害基地种植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年来,青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达9 700hm2,其中大棚设施栽培达90%以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重茬面积的增加,大棚青椒褐斑病发生日趋严重,少数重病田块出现大量落叶现象,严重影响青椒的产量和品质.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自2002年起对大棚青椒褐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发生流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