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6篇
  19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J. Worland  E.J. Sayers  V. Korzun 《Euphytica》2001,119(1-2):157-161
A microsatellite marker WMS261 developed at I.P.K., Gatersleben,Germany, co-segregates with the semi-dwarfing gene Rht8. Screens ofover 800 wheat varieties from 20 countries show 90% carry WMS-261alleles with 165, 174 or 192 base pairs (bp). The 192bp allele diagnosticof Rht8 occurs in most screened Southern European varieties. Anallele with 165 bp occurs in the majority of CIMMYT Mexican varieties andin most varieties bred in countries that utilize CIMMYT germplasm.Agronomic studies of single chromosome recombinant line mappingpopulations segregating for WMS 261 alleles with 165, 174 or 192 bp,show compared to the 174bp allele the 192bp allele reduces height byaround 8 cm and the 165 bp allele increases height by around 3cm. Theresult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and widespread utilization of Rht8 asa dwarfing gene in southern Europe and suggest an adaptative significanceto the height promoting 165 bp allele in CIMMYT material.  相似文献   
42.
品种对双季玉米早春季和晚夏季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娟  王美云  赵明 《作物学报》2011,37(9):1660-1665
双季玉米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为探索品种对季节的适应性及筛选适合双季玉米种植的品种,2008—2010年分别在山东莱州、河南焦作和新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早春季与晚夏季的生长条件不同,对品种各生育的影响不相同;大多数品种早春季产量高于晚夏季产量;两季产量主要为中等水平(5 737~8 639 kg hm-2),占供试品种的33.2%;在品种选择中,穗粒数与品种选择无关,而生育期是重要指标;早春季选用品种益农103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晚夏季选用品种郑单958可以确保第二季达到稳产。同时,以同一品种对早春和晚夏的适应性来考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能体现品种综合性能的优良程度。  相似文献   
43.
中籼籽粒形成期间气温与稻米垩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除用相关系数外,初次试用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统计分析了12个南方稻区代表性的中籼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气温与垩白率的关系,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4.
根据树种选择研究结果,1993年在云南元谋引种桉属和金合欢属树种12个,经两年多的初步观测分析,并与原引种成功的新银合欢比较适应性和速生性,认为赤桉,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可作为元谋干热河谷造林的最优树种,逐步扩大栽培试验,对当地植被恢复适生树种的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EC50值为2.78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及96h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mmol/L,SC值为3.10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mmol/L时,pH对幼虾的24h、48h、72h及96h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盐度3.29‰、pH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46.
土壤属性不仅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土壤资源的利用方式。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衡量一下各种土壤的农、林、牧、渔适宜性,并作出评价,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土壤,使土壤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4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沙棘的4个种类,不同立地条件的沙棘根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根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中国沙棘的皮层厚度比俄罗斯沙棘相对要厚,导管直径小,导管密度大,维管束占根面积的百分比较大,表现出中国沙棘适应干旱地区生态条件的结构特性。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人工林的中国沙棘根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明显差异,人工沙棘林根的皮层厚度比山地阴坡、山地阳坡和滩地沙棘根的皮层厚度都要宽,维管束直径也大;导管密度则以山地阳坡根导管密度最大,立地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由于人工林、滩地及山地,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即逐渐趋于干旱,土壤肥力逐渐减弱即逐渐趋于贫瘠,中国沙棘形成了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特征,此项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该问题,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加以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条件适合的地方种植豆科植物和禾本科草。长江水土保持局与美国俄勒冈草种协会合作进行引种美国牧草试验研究,试验区选择在紧邻三峡大坝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花鸡坡,试验期为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对美国8种草种进行了产量和水土保持径流小区试验观测。在此,重点介绍了观测的过程,并对牧草的生长情况和水土保持能力进行了比较,认为多年生黑麦草、剪股颖等草系在其生长期内能够显著提高地面覆盖率,产草量高,可以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50.
日本矮生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er)是一种喜湿、耐荫、耐寒的地被植物, 具有耐贫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3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日本矮生沿阶草在该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还对其快速繁育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