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40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是否存在土壤优先流及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对优先流发育程度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垂直剖面染色形态特征图像并进行特征指标的提取,选取基质流深度、平均最大染色深度、染色面积比、优先流比、长度指数和染色面积比变异系数6个特征指标,基于均方差决策法定量分析不同入渗水量条件下的优先流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存在优先流现象,随入渗水量的增加,优先路径逐步向侧向发展,优先流斜侧入渗现象明显;(2)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水分呈现非均匀下渗现象;入渗水量为75 mm时的优先流比达到47.11%,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3)3种入渗水量条件下的平均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25.33 cm、32.20 cm、38.87 cm,与入渗水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入渗水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分向深层运动,有利于优先路径的开启;(4)入渗水量与优先流评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优先流评价指数75mm(0.81)>50mm(0.39)>25mm(0.36),入渗水量增加促使优先流发育程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及林-水关系的深度解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优化彩绒革盖菌产漆酶条件及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漆酶高产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培养和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初始pH值、金属离子Cu2 和Mn2 的含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该菌种适宜在pH值3.5~5.7环境下生长并合成漆酶,培养基中添加缓冲液可以获得更高的酶活,但不加则有较高的酶产率;铜和锰可以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当以0.1 mmol/L 2,5-二甲基苯胺为诱导剂时,培养基中宜含0.008~0.08 mmol/L Cu2 ,0.01 mmol/L左右的Mn2 。在5种常用漆酶诱导剂中,2,5-二甲基苯胺的效果最佳,且应在菌种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加入效果最好,其最适添加浓度为0.4 mmol/L,此时最适产酶Cu2 浓度为0.4 mmol/L。研究显示漆酶在30和40℃下保持6 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原来的95%和80%;60℃条件下,该酶保温1 h后的残余活力仅为原来的14%。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4~3。对20种常用染料进行的脱色研究显示,在pH值5、40℃条件下,该粗漆酶液可以直接作用于13种工业染料。  相似文献   
93.
土壤水入渗均匀特性的染色示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染色示踪剂,对初始水头分别为1.25,2.5和5.0 cm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入渗模式进行了全局性的观测。染色水流经过的区域被染色,通过照相记录染色分布获得实际流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水流运动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即使在相对均匀的介质条件下,流动也表现出非均匀运动特性,入渗的均匀程度表现出随入渗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过多的增加入渗水量,对于均匀程度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黄土中的渗流特征,明确不同初始条件对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使用亮蓝和离子染色剂,并控制入渗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在黄土高原南部进行染色示踪试验,根据获取的染色剖面图像,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优先流程度。结果表明:亮蓝染色剂在黄土中的染色深度有限,而离子染色剂经显色反应后能很好地示踪水的渗流;黄土高原南部黄土中优先流类型随土层深度从小到大为基质流—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混合相互作用大孔隙流;优先流评价指数试坑A(0.55)>试坑C(0.48)>试坑B(0.46),优先流程度由高到低为试坑A—试坑C—试坑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黄土中更多的入渗水量、更大的初始含水率抑制优先流的发育,使基质入渗深度更大,基质流程度更高,优先流程度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灾害防治、探明地下水污染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The nature of subsurface flow depends largely o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vadoze zone, permeability of the underlying bedrock, existence of soil layers differing in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macropore content, soil depth, and slope angle.Quantification of flow pathways on forested hillslopes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hydrological dynamics and solute transport patterns.Acrisols, with their argic Bt horizons, are challenging in this respect.To further elucidate flow pathways of water and short-term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patterns in Acrisols,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forested hillslope in a sub-catchment of the Tie Shan Ping(TSP)watershed, 25 km northeast of Chongqing City, China.This catchment is covered by a mixed secondary forest dominated by Masson pine(Pinus massoniana).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K sa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B and Bt horizons(2.6 × 10~(-5) vs.1.2 × 10~(-6) m s~(-1)), which led to that the flow volume generated in the Bt horizon was of little quantitative importance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AB horizon.There was a marked decrease in porosity between the OA and AB horizons, with a further decrease deeper in the mineral subsoil.Especially, the content of soil pores 300 μm was higher in the AB horizon(14.3%)than in the Bt horizon(6.5%).This explained the difference in soil K sat values.This study showed that Bt horizon had limited water transport capability, forcing part of the infiltrated rainwater as interflow through the OA and AB horizons.Thus, the topsoil responded quickly to rainfall events, causing frequent cycles of saturation and aeration of soil pores.  相似文献   
96.
基于探索桑叶综合利用新途径以及开发无公害染色丝绸织物的目的,以沸水及微波提取法获得的桑叶提取液作为丝绸织物的染料。采用不同提取剂对桑叶染料的萃取效果显示,以碱液提取最为有效,桑叶染色液的最大吸收峰值在420~450 nm间,且高浓度碱液提取桑叶染色液的染色效果好、耐贮藏。桑叶染色液的黄酮含量与明度值呈负相关,与偏绿值呈正相关。对染色丝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桑叶提取液染色丝织品的耐皂洗牢度及湿牢度好,但耐光牢度较差;染色丝织物的色谱为黄绿色系,媒染不能改变色谱性质,仅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试验表明,桑叶提取液可作为丝绸织物染色的天然植源性黄绿色染料,建议应用于丝织品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80℃,时间60 m in,pH 6.5~7.5。  相似文献   
97.
98.
99.
杨勋  刘平怀  郝宗娣  时杰  张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88-19990,20124
[目的]研究富油微藻的分离与筛选,探讨其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尼罗红荧光染料对分离自海南淡水水体的微藻进行初筛,得到油脂含量较高的Monoraphidium sp.,采用Bligh-Dyer超声法提取该微藻的油脂.以提取溶剂比例、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因子,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其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藻油脂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Monoraphidiumsp经尼罗红染色后荧光强度高,表明该微藻富含油脂,具有作为能源微藻的潜力。正交试验表明,从Monoraphidium sp.提取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氯仿、甲醇和水的比例为10∶10∶9,超声功率600 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与未优化的相比,该微藻出油率提高了29.01%。[结论]该研究为快速筛选富油微藻及Monoraphidium sp.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阳离子脂质体基因载体的细胞转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在不同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毒性。首先采用DNA延滞实验研究Lipofectamine2000、DOTAP转染试剂与DNA的结合能力。然后选用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GFP-N2作为报告基因模型和转染试剂制成复合物后转染Hela、7721、HT29细胞,比较多种因素对转染的影响。最后使用MTT比色法分析Lipofectamine2000、DOTAP转染试剂对细胞的毒性。随着复合物中转染试剂比例的增加,Lipofectamine2000、DOTAP与DNA结合能力逐渐增强。Lipofectamine2000在Hela细胞转染最高效率约72%;在7721、HT29细胞转染效率较低。DOTAP在3种细胞的转染效率都很低;在转染效率最高时2种转染试剂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对商品化的转染试剂研究和讨论以期为阳离子类脂非病毒载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