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4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热激蛋白是一类胁迫蛋白,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目前,已在二化螟体内鉴定出11种热激蛋白,它们分别属于热激蛋白90家族、热激蛋白70家族、热激蛋白60家族和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家族。这些热激蛋白在二化螟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也各不相同;同时,热激蛋白(Cshsp90,Cshsp70和Cshsp60)还与水稻二化螟的滞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热激蛋白对温度的响应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对高低温都有响应型、对低温响应型和对温度不响应型。最后,分析了二化螟热激蛋白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2.
123.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邵东县水稻二化螟一般每年发生三代,近年来的暖冬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出现了不完全四代。2016年,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造成迟插一季稻和晚稻田出现大量虫伤株,一般发生稻田虫伤株率20%左右,严重稻田虫伤株率达80%以上。县城以南的乡镇发生严重,县城以北的乡镇发生较轻;砂性稻田重于粘性稻田。经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品种高杆、粗茎营养丰富,单、双稻混栽桥梁田多,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增强害虫抗药性,持续高气温加快发育进度,三代二化螟发育为四代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等。采取冬季清除田间越冬场所的虫源、化蛹高峰期之前翻耕稻田或深水灭蛹、螟蛾羽化初期开始安装二化螟性诱剂、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赣绿1号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采用剥查法和吸虫法,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南昌县调查了赣绿1号田间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捕食性天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ricus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9311水稻相比,在2012和2013年螟虫为害高峰期,赣绿1号田间稻纵卷叶螟百株虫量分别减少57.78头和27.78头,卷叶率分别降低20.46%和6.50%;二化螟百株虫量分别减少24.44头和152.22头,枯心/白穗率分别降低13.02%和14.20%。此外,赣绿1号与9311水稻田间拟环纹豹蛛和拟水狼蛛的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赣绿1号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而对其捕食性天敌拟环纹豹蛛和拟水狼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5.
为明确靶标害虫对Bt蛋白的抗性及对不同类型Bt蛋白的交互抗性,采用生物测定法进行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敏感品系和Cry1Ac汰选品系在Cry1Ac毒饲料上的时间-死亡率反应、对不同Bt杀虫蛋白的敏感性及不同Bt蛋白复配组合对二化螟毒力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Cry1Ac汰选品系已对36.67μg/mL(LC_(50))的Cry1Ac杀虫蛋白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但对308.69μg/mL(LC90)的Cry1Ac蛋白反应仍较敏感。Cry1Ac敏感品系和汰选品系对Cry1Ab蛋白的LC_(50)分别为1.40μg/mL和3.86μg/mL,二者差异显著,但对Cry1Ca(1.63μg/mL和1.73μg/mL)或Cry2Aa(127.48μg/mL和144.50μg/mL)的LC_(50)差异不显著,即Cry1Ac汰选品系与Cry1Ab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但与Cry1Ca和Cry2Aa不存在交互抗性。在不同Bt蛋白复配组合中(1∶1复配),Cry1Ab+Cry1Ca、Cry1Ab+Cry2Aa和Cry1Ca+Cry2Aa增效作用最为显著。表明抗虫基因cry1Ca和cry2Aa可作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发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6.
127.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8.
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自然感虫条件下,对10个水稻品种及16个新品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进行了比较,筛选出对二化螟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系4个:华2048A/08HNZ001、华1971A/08HNZ001、华1517A/08HNZ001、华2048A/08HNZ004;对二化螟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5个:株两优211、粳籼89、玉香油占、中组14、99优644。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系5个:华2048A/08HNZ004、华1971A/08HNZ001、华2048A/08HNZ001、华1517A/08HNZ001、华1971A/08HNZ003;对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1个:玉香油占。  相似文献   
129.
Transgenically expresse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protein Cry1Ab was quantified in target tissues of insect feeding of several YieldGard® corn hybrids. The Cry1Ab protein is intended to protect corn plants from two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tem borers, Chilo partellus and Sesamia inferens. A total of seven YieldGard hybrids, all with MON810 event, were field-tested in a total of fourteen locations during the dry season (October–March) of 2005/2006 and wet season (May–October) of 2006. S. inferens and C. partellus oviposit on leaves of young corn plants, 15–60 days after emergence (DAE). The neonates initially feed by scraping the leaf lamina before migrating to bore into the stem. Thu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ry1Ab in whorl leaf and stem tissues would ensur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borers. The mean tissue Cry1Ab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oviposition window of the borers (15–60 DAE), ranged from 50.05 to 21.01 ppm in whorl leaf, and between 9.26 and 3.47 ppm in stem tissu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in the dry season of 2005/06. Similarly, Cry1Ab concentrations in whorl leaf and stem between 15 and 60 DAE during the wet season of 2006 ranged between 19.30 to 11.08 and 14.28 to 4.69 ppm, respectively. The baseline-sensitivity data of these insects to Cry1Ab in laboratory assays was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y1Ab in the target tissues as studied in seven YieldGard hybrids tested suggest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wo borers.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ry1Ab gene in various genetic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30.
为阐明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影响,2006—2007年在浙江北部嘉兴单季稻区进行了4个移栽稻播种、移栽期和3个直播稻播种期对本地越冬的病虫(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种群动态和为害程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重要因子,随着单季晚稻播种期的推迟,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明显减轻。适期播种(5月底至6月初)是控制本地越冬的二化螟、灰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