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30篇
  179篇
综合类   1261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411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将热研4号王草调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的加工中,干燥是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发展热研4号王草产业的瓶颈问题。为此,采用快速薄层干燥的试验方法,研究热研4号王草的含水量与干燥时间、干燥介质温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因素。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的干燥最佳介质温度为150°~180℃,鲜草刈割后必须在24h内进行快速干燥。  相似文献   
42.
在5个不同的时间(9月15日,10月1日,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覆盖处理冬季复式草坪,研究其对高羊茅和百慕大草坪组合的影响。通过对成坪时间、草坪质量、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的比较,采用LSD的最小差数显著法和灰色系统中的关联系数分析法得出,处理Ⅲ覆膜为最佳时间,处理Ⅱ其次,处理Ⅴ为最差。通过该试验可知在进行冬季复式草坪生产时,最好的覆膜时间为十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43.
草甘膦在柑橘园除草中得到大量使用,对农作物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如何降低草甘膦对柑橘树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造成的药害、提高果实品质和食品安全将至关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施用蚯蚓粪,表征蚯蚓粪作用下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蚯蚓粪能够显著增强其生物有效性(BCF值显著增大);显著降低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到草甘膦单独处理组的55.15%,从而减少草甘膦在柑橘幼苗植株中的积累。同时,蚯蚓粪的施用能促进植物的茁壮生长,使抗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从而具有更强的抗逆能力。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蚯蚓粪显著减轻了土壤中残留草甘膦对柑橘幼苗的胁迫,使其株高、根长和相应的干重较草甘膦单独施用时增长了26.23%-140.11%,甚至成为对照组的1.03倍和1.13倍。此研究对兼顾化肥有机替代的草甘膦污染土壤的修复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了定量衡量黄龙病菌量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采自海南琼中橘园中感染了柑橘黄龙病的琼中绿橙为实验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的方法测定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的浓度,同时对果实品质的8个外在指标(果实纵经、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种子重量)和5个内在指标(果汁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进行测定,研究黄龙病菌浓度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琼中绿橙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浓度的增大,果实外观品质变化明显的指标包括果实纵经、果形指数、单果重(p<0.05),其中果实纵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64.97mm下降到57.44mm,相对较少11.59%;果形指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0.83上升到0.94,相对增多13.25%;单果重呈现下降趋势,从166.35g下降到109.66g,相对较少34.08%;果实横径、果皮率、残渣率、种子数量、种子重量等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琼中绿橙果实中柑橘黄龙病菌浓度的增大,果实内在品质变化明显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从9.65%下降到8.19%,相对减少15.13%;果汁率、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TSS/TA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黄龙病菌浓度增加的情况下,琼中绿橙在果实外观、内在品质等多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价黄龙病对柑橘果实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贵州柑桔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遗传多样性,分析了54份病原菌株系在两个原噬菌体位点上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株系在两位点上扩增情况不同,扩增条带之间序列亦存在碱基的变异及序列的插入/缺失;不同海拔区域原噬菌体类型及组合的情况不同;结合同源性分析,得出贵州南部‘Ca. L. asiaticus’ 菌群存在2种或多种原噬菌体类型的可能,田间存在不同菌系混合侵染,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2018年起在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为田间防治该病害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此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病原菌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柑橘的叶、枝、果和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具有致病性。苯醚甲环唑、咪酰胺、甲基硫菌灵等17种杀菌剂的EC50值小于3 mg/kg,代森锰锌与啶酰菌胺1:64比列复配、克菌丹与苯醚甲环唑1:1比例复配、代森锰锌和矿物油1:50比例复配对菌株生长抑制效果良好。【结论】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园区发生柑橘轮斑病,病原菌对柑橘枝、叶、果和其它果树果实都具有致病性。17种药剂单用或复配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实验。  相似文献   
47.
2018年1月,宜昌市出现两次低温雨雪天气,导致宜昌各县市区的柑橘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本文调查了宜昌市所辖县市区柑橘冻害情况,分析了冻害发生特点,提出科学建园、适地适栽,设防护林、改善小气候,树体保护、减轻冻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冻后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摘要:在贡柑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1~30 ℃和18~30 ℃,适宜pH值分别为5~12和4~7。供试的6种碳源中,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较利于菌丝生长,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的6种氮源中,牛肉膏较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较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病原菌产孢影响不大,完全光照与光暗交替12 h较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 ℃水浴10 min。  相似文献   
49.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50.
为了寻找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毒力的测定方法,分别用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等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用点滴法测出的6种药剂的LC50和LC95高于用药膜法的测定结果,工效只有药膜法的50%,药膜法具有快速、所有药剂都可用的优点,适宜于抗性监测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点滴法所用药剂不含助剂,具有准确性好,适宜于新的化合物的毒力测定的优点,但具有工效低和在丙酮中溶解度低的原药不能用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