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30篇
  179篇
综合类   1261篇
农作物   19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411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蒋天智  吴铭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75-7075,7077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仪器工作条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锌。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 ̄2.000μg/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89,特征浓度为0.019(μg/ml)/1%,检出限为0.05μg/ml,标准偏差SD为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3%,回收率为99.3%。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2.
在牡丹花绿蕾期全株喷洒0.2、0.5和0.8 mmol·L-1的亚精胺(Spd)水溶液,其中0.2和0.5 mmol·L-1的Spd溶液使花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下降,以0.2 mmol·L-1Spd的处理效果较好;而0.8 mmol·L-1Spd溶液处理降低了花瓣SOD活性,并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93.
天然胭脂萝卜红色素属于花青素类化合物,性质不稳定。笔者以新鲜胭脂萝卜(Raphnussativuscv.)肉质根为原料,提取胭脂萝卜红色素,选择常用的5种稳定剂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出最佳的稳定剂及其用量。研究结果发现0.03%维生素C、0.03%谷氨酸、0.03%柠檬酸能明显地延缓其颜色变化,0.03%维生素C 0.03%柠檬酸的组合对该色素的稳定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确定维生素C和柠檬酸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04%和0.08%。  相似文献   
94.
不同密度巨桉林草复合模式初期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株距为1.5 m,行距分别为3、4、5、6、8 m,相应初植密度为2222、1667、1333、1111、833株/hm25种不同密度的巨桉林中,设置3种巨桉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巨桉+鸭茅(简称模式Ⅰ)、巨桉+高羊茅(模式Ⅱ)、巨桉+牛鞭草(模式Ⅲ)。对该复合模式土壤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初期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变化3种模式大体一致,表现为5月>11月>8月,水解氮动态变化则表现为8月>5月>11月,而有效P与速效K均表现为5月>8月>11月;方差分析表明,3种模式间土壤各速效养分变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处于林草复合模式初期,不同密度间变化差异尚不太明显。综合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模式Ⅲ(巨桉+牛鞭草模式)为该地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5.
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是危害意大利214杨的主要食叶害虫. 为了研究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对意大利214杨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并为遥感监测意大利214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提供基础光谱数据,该文于2003年5—8月以6年生意大利214杨为材料,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意大利214杨落叶率为48%时,分别测定试验和对照区冠层、叶片的高光谱数据及相应的生化参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氮量和含水率等),应用微分光谱及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意大利214杨受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后,冠层和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均变小,冠层和叶片光谱的红边具有“双峰"现象;冠层光谱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辨识能力,敏感波段为449.1~466.1 nm、798.6~801.4 nm和826.8~833.9 nm;冠层和叶片的红边(REP)均呈“蓝移"现象,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变小;冠层试验和对照的REP分别为719.3和725.0 nm,叶片试验和对照的REP分别为709.4和719.3 nm. 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意大利214杨后,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了研究移植胁迫对枣苗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移栽前对1年生灰枣嫁接苗进行不同程度的晾晒胁迫处理,试验分为蘸浆、晾晒0.5、1、1.52、d和留床苗(CK)6个处理,测定其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结果表明:移植胁迫并没有改变灰枣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却使枣树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升高,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潜在活性(Fv/Fo)及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降低,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大。[结论]该研究为苗木移栽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利用度柚6号、琯溪蜜柚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后期果皮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处理后,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后期PG活性呈上升趋势;CX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植物喷施灵对北京桧柏不同器官SOD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植物喷施灵肥液处理下,对北京桧柏苗木不同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北京桧柏苗木各器官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整个年生长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2)植物喷施灵处理可显著增大其茎、根部SOD活性.(3)SOD活性与北京桧柏的生理代谢以及抗逆性有关,因此可作为北京桧柏的抗逆性生化指标.研究旨在为北京桧柏苗木抗逆性机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进而为植物喷施灵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云南引进葡萄柚品种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引种于云南省普文县的9个葡萄柚品种的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含糖量一般,平均含量为5.49%;酸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20%;维生素C平均含量26.43 m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为8.7%.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以参评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 3个因子作为评价目标,对9个葡萄柚品种果实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了适宜在试验区及其周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0.
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野生柑橘上携带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CP/HinfⅠRFLP组群构成和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对采自中国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11个野生柑橘上CTV分离株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CPG)进行扩增,利用RFLP和SSCP对CPG进行分析,并将测定的CPG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野生柑橘上11个CTV分离株以单一组群感染为主;这些CTV分离株CPG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5%和95.0%~100%;与GenBank收录的9个全基因组CTV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98.8%和94.6%~100%。【结论】序列同源性比较说明CTV CPG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收集到的野生CT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分属5大类群,具有较复杂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